一、荒淫无度,残酷无比。
汤纣王也就是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商纣王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最终作茧自缚,被周武王讨伐,落得个被斩首的下场。在《封神演义》里,商纣王是一个暴君的形象,为人残酷冷血。他曾发明残忍的刑罚—炮烙刑,将铜柱置于旺火上烤,令人赤脚行走其上,或者强制将人绑在铜柱上。商纣王还曾将酒水倒满水池,将肉挂在树林中,与自己的妃子在其中饮酒作乐。不问朝政,每日纵欲享乐,因此更加昏庸,加大了其与诸侯之间的矛盾。
二、傲慢自负,昏庸至极。商纣王虽然为人残忍,但其口才过人,非常聪明,以至于达到了傲慢自负的地步。他对忠心自己的大臣随意处决,例如劝谏的鄂侯,因为意见不合遭到处决。有才华却不问朝政,将事物都交给小人处理,例如费仲和恶来,费仲贪财好利,恶来总是进谏谗言。西伯侯仁至义尽,善待人民,获得了很多其他诸侯的支持,比干向商纣王劝谏不理,反而因为厌烦,将其残害。商纣王身边的正义之人见状纷纷离开,去往其他诸侯国。商朝最后的气运逐渐被商纣王祸害,离灭亡之路越来越近。
三、不体察民情,横征暴敛。商纣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对底层人民征收巨额赋税,将都城的钱库堆满,将粮仓堆满,人民怨声载道。以他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皆都如此,商纣王不顾怨言,反而加重迫害,以至于矛盾激化越来越严重。且常年对外征伐,征召大量青壮年男子入伍,群众不能安居乐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商纣王终于自食其果,于公元前1047年被周武王斩首。
纣王被封为“群星”中的第13个——天喜星,专司襄办民间嫁娶的大喜事。
《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自焚在摘星楼后,姜太公怜其才兼文武。只因纵淫听谗,才落得如此下场,便在封神时封他一个“天喜星”,专司襄办民间嫁娶的大喜事。
另一种说法认为,商周大战的人、仙,死后都被封神了。就连费仲、尤浑、飞廉、恶来这些奸臣也被封神,最喜欢挑拨离间的申公豹也被封神,所以纣王被封神也不足为奇。但这也是后人诟病《封神演义》的地方:不论好人坏人,一概封神。
扩展资料:
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沫邑(今河南淇县)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纣王墓由今淇县城东行8公里,来到淇县西岗乡河口村的淇河大堤上,纣王及其王后和妃子的三座坟墓呈南北排列。纣王墓前有一通巨碑,碑上“纣王之墓”四个大字,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于1987年题写。
《封神榜》纣王封为天喜星原因很简单,封神有两大参考标准,但道德因素并不是其中之一。
这两大参考标准,一是背景,二是功业。一位应劫者,只要具备其中一项,便可能获得封神的资格;如果同时具备显赫的背景和丰功伟绩,大概率会被封高等神职,比如黄飞虎,就被姜子牙封为东岳泰山大帝。
如果封神以道德为参考标准,那么,姜子牙很可能无法完成封神的使命,因为姜子牙所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中,相当部分是截教弟子,而截教弟子助纣为虐,是不折不扣的反派。
事实上,纣王虽然是反派,但他被封天喜星,其实是一件比较吃亏的事。因为他的背景实在过于强大。
纣王也是有使命的:
在封神演义中,商纣王也是有间接协助姜子牙封神的使命,因为封神演义的主线就是封神,总要有个反派人物去将本来要被封神的人物引出来。
就跟妲己的使命是一样的,妲己是奉了女娲娘娘的命令,来捣乱商朝的,本来任务完成后也应该被封神的,只是后来妲己做的太过分了,女娲娘娘为了平众怒,只有将妲己处理掉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4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