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算命秦始皇(孔子对于算命的态度)

孔子死后,秦始皇挖了他的坟,孔子后人 挖的好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2000多年。而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统一了中国,是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奠基者和实践者。孔子生活的时代早于秦始皇近300年,按理说两者没有什么交集,但孔子一个预言却石破天惊,什么预言呢?孔子说:“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锯我床,直面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

也就是说孔子竟然预测到了自己的身后事,秦始皇会挖掘孔子墓,然后孔子预言秦始皇会死在沙丘。尤其是孔子预言秦始皇会死在沙丘,变成了现实。孔子临死前突然变成了预言家,更是为为孔子披上了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形象更加光芒闪耀。

至于预言秦始皇会掘他的墓,虽然没有发生,但秦始皇焚书坑儒,杀了那么多儒生,毁了儒家典籍,倒是真实发生了。

有人认为秦始皇杀的不是儒生,是方士,我们来看史书怎么说。《史记·始皇本纪》中,扶苏针对始皇帝坑儒一事谏言:“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从“诸生皆诵法孔子”可看出扶苏说的诸生,并不是指那些求仙寻药的方士,而是儒家子弟,是被召到咸阳的众多“文学方术士”。汉朝之前,“方术士”并不是专指方士,《原儒》中说:“儒之名,于古,通为术士。于今专为师氏守道之名”,“令独以传经为儒”。古,指汉代以前。今,即汉代及以后。汉朝之前“儒”是泛称,是“达名”或“类名”,儒生即“术士”。汉代以后,“儒”才成了专有名称,指的是汉代那些儒家经学的经师。结合史记中扶苏的谏言和《原儒》对于儒的解释,说明“文学方术士”指的就是儒生。

回到孔子预言的话题,其实孔子的所谓预言,都是后世儒生给瞎编出来的。这些后世儒生唱歪了经,好的东西不学,学会撒谎骗人了,孔子泉下有知,定也会痛斥这些邪门学说。

一些走上邪门歪道的儒生,编纂的这种似是而非的预言称为谶(chèn)语,在汉朝大行其道。所谓的预言明明是这些变质儒生编造出来的,却假称是孔子等古人秘密传下来的,其中有大量的谶语.因而又称为“谶纬”。

东汉的儒生除了要学儒家的经书外,还要学“纬书”。纬书中的大量谶语,宣扬迷信,鬼话连篇。但皇帝喜欢,尤其是汉武帝对其非常迷信。对于“谶纬之术”,汉朝很多正直的科学家都明确反对,张衡、马融、王符、崔瑗都不相信谶纬,明确指出谶纬是后人编造的。

比如纬书中提到,春秋时孔子提到过益州,而益州是汉朝时期才设置的州。这明显前后矛盾,就是后人瞎编的。拿这些话去让讲谶语的专家解释,他们也无法解答。

秦皇汉武是我们国人的骄傲,他们有相似的地方,同样乐于开疆扩土,建立了丰功伟绩;但同时都迷信神仙和不老仙药,对谶纬之术崇拜有加,这或许就是他们晚年昏聩的主要原因。

孔子早,孔子的时间是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秦始皇的时间是前259年—前210年。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2、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

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1、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修订《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2、秦始皇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孔子啊。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1]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2]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秦始皇

(前259年-前210年)

嬴姓,名政

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引述《世本》称其为赵政

后世俗称嬴政或秦王政

亦被某些文学作品称为“祖龙”

自称“始皇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究竟谁更伟大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4400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