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算命的真相是(宋代占卜用具)

宋朝事实

净空法师关于算命、看风水的开示(2007-12-30 20:29:28)

标签:教育分类:其他

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有许多同修关心的,是个社会问题,就是大家常常看风水,看相、算命、风水,他说:“这个是不是真的?”

我的答复:“是真的”。为什么是真的?你要明白这些事理的真相,你就晓得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命有没有?有!命从哪里来的?命是你过去世中所造善恶业形成的,你过去生中造的善多,你的命就好;你造的恶多,你的命就不好。所以,命不是人家给你注定的,跟天地鬼神、跟佛菩萨、跟上帝都没有关系,命是自己造的,不关别人的事情。佛在经典里面,讲得很清楚,所谓是“自作自受”。

所以真正通达这个事理得人,无论他遭遇多大的苦难,他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自作自受,怎么可以怪别人?纵然是行善,一生做好事,对国家尽忠报国,对人民热心服务,到最后的结果不好,甚至于遭很大的灾难,他也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这一生所受的是前生造的,应该要受,欢欢喜喜接受,不怨天、不尤人;今生所造的,来生结果、来生受。因果通三世,不是一生的。一生做,一生受,这叫现报;这一生做,来生报,在佛法讲生报;这一生造作,第三世以后再报,这叫后报,后报的时间,有的很长很长。这是一定的道理。哪里没有命运?所以佛法承认,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都有命运,但是佛法不讲宿命,也就是说,命运是可以随时改变的。

怎么改变?善恶的念头。你要是觉悟了,你一定会段恶修善,你就会把你命运改好了。你要是不觉悟,天天还是存心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造作一切罪业,那你的果报就愈来愈坏了,你的命运就变坏了,所以命运它有个变数。一般人他去算命、看相,都能算得很准确,是什么道理?他天天虽然有变数,他变的幅度不大,距离他的标准起伏不大,所以就相当准确。如果他有大善大恶,起伏太大了,就不准了。这个诸位要是稍微细心留意去观察,你就能够体会到,你也懂得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命运这个事情不难!

那么讲到风水有没有?风水有。什么叫风水?现代人提到这两个字,都觉得很神秘,其实这两个字非常平常。这两个字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居住环境,居住的环境跟自己的修养、性情都有关系。有人喜欢山、有人喜欢水,不一样,不相同!喜欢水的人,叫他住在山上,他风水就不好了,他不喜欢。喜欢山的人,叫他住水边,风水也不好了。所以诸位要懂得,什么叫风水好?你住的那个环境,你自己很满意,住得很欢喜,这个地方对你来讲,风水好。不要被人骗了,千万不要说:“我住在这里不满意,很多事情不顺利”,那是你的业报。与居住环境有没有关系?是有一点关系,关系不大。于是居住这些环境,常常引起自己烦心,看到不满意。甚至于是一个房间,房间里面的布置,有人布置得很高雅,一进去房间很舒适;有人房间很凌乱,一进去的时候,就很不开心,这统统都叫做风水。所以,这全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必让别人改变,请一个地理师来改变,那个人很可怜,为什么?他的身命受别人摆布,自己做不了主,你说这多可怜!

真正聪明人,自己作主,不受人家摆布,这才快乐。平常我们在一块吃饭(请客的时候),有人夹菜给我吃,我就很讨厌,为什么?你夹菜给我吃,我受你的摆布,你叫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自己不能随我喜欢的。所以,我常常劝人,“不要给我,我不受你的摆布、不受你的控制”,话说得是很难听,他就觉悟了、就明白了。我喜欢吃我喜欢吃的东西,这多自在、多舒服!生活环境都不要听别人摆布,我们自己可以去选择、自己可以去斟酌,这是真正懂得什么叫风水。

有人问:“自古以来,许多历代的帝王、贵族,好象都没有得到风水的好处”,其实他当时得到风水的好处,风水会变的,而且风水会随人变,这个道理,明白的人就不多。譬如说,甲这个人住在这个地方,风水很好,住得很顺,没有一样不顺利的,家庭也美满,事业很顺利。乙到这个地方来住未必,甚至于住在这个地方,遇到很多灾难,什么原因?他的性格不相同。在我们中国人讲:“八字不一样”!所以说,对甲说风水好,对乙未必好;对乙说风水好,对丙也未必好。一定要配合自己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自己的生活习惯、一个人自己的情操,物质环境跟你的精神生活,能配合得恰倒好处,好风水是这么一个道理。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自己就不受人摆布,自己完全能做得了主,这就有好处。所以看风水的人,也有一句搪塞的话:“福地福人居”。他给你看到好风水,以后你住在那里,你倒霉了、不如意了,他说:“不是我的责任,这是福地,你没有福”,他一句话就把你挡住了。由此可知,他这个话里面的含义,你要真正懂得,何必去看他,我只要修福就好了。我有福,无论住到哪个地方,风水会随我转,佛家讲:“境随心转”,就是这个道理,你的心善、你的心好,居住环境不好的地方,它会变好,你的心不善、你的行为不善,是个很好的风水,你到那里去住,就变不好、变坏了,这就是佛家所讲的“境随心转”。所以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最重要的是要存好心、是要行好事、做好人,你无论居住哪个地方,无往而不吉利。

末后一个问题:“人的命运是否天生注定?”

这个刚才已经讲过了,人确实有命运,家有家运,国有国运,整个世界有世运。我们中国古老典籍(现在在《四库》里面有收)《皇极经世书》,这是宋朝邵康节作的。邵康节先生要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学的天才。他完全用数理来推断,推断整个世界的命运、世界的兴衰、世界的吉凶祸福,但是他的文字很艰深,一般人不容易看得懂,他是用数理来推断。数理推断的这种预言,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属于比量,根据一些理论来推测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它的准确性相当高,不能讲完全正确。

另外一种预言,是从定中境界里面看到的,这个很准确,象最近我听说西方出了一本书叫《圣经密码》,里面预测到近代,他写这个书是三千年前写的,对于近代连波斯湾战争发生的日期,都注解得那么清楚明白,许许多多现在发生的事情,它里头统统都有说。这个我们来看,它是属于现量境界,那是定功,在禅定里面。所以西方人他们感觉得这个书很惊讶,我看到这个书很平常,他们认为这是上帝得杰作,我们晓得不需要上帝。能够有初禅的工夫就行了,有初禅这种定力的话,对于几千年发生的事情,他就能看到清清楚楚。为什么?佛法说过:“十世古今,不离当念。”这一句话,佛在三千年前说的。在近代爱因斯坦讲过,他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同时存在就跟佛法里面讲的“十世古今,不离当下一念”一个意思。因为未来同时存在,所以你入定的时候,这个界限突破了,就能够看到未来。所以未来几千年的事情,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这是禅定的功夫,不一定是讲上帝,只要有定功的人,他都很清楚,他都很明了。

这是一个学佛的人来看很平常的,西方人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可是他也说得很有道理,他说:“善恶是个变数”,这个讲得很有道理,这个变数能够把灾难化解、能够把危机延后,要靠什么力量?靠大家觉悟。如果这个世界上能够有十分之一的人觉悟,问题就解决了,就能够延后。那些没有觉悟的人,沾觉悟人的光,所以“一人有福,连带一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就沾了他的光。

杨四郎是杨业四子,天生俊朗,武艺高强,据说是当时京师众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杨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亲和母亲时常对他不认可,这也使得杨四郎有了忍辱负重的性格,而杨四郎也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不过杨四郎只是民间传说人物,他的真正原型是宋朝官员王继忠,如果了解王继忠一生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和杨四郎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王继忠,一起来看看吧。

“杨家将”故事里,在宋辽“金沙滩之战”中,杨四郎被辽人俘获,招为驸马。十五年后,杨四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这个故事,被京剧改编为《四郎探母》。但杨四郎的历史原型并不姓杨,而是促成了澶渊之盟的王继忠。

被俘娶了辽国贵族女子

按《宋史》记载,杨业七子之中,无一人被俘,且只有幼子战死沙场。而宋真宗赵恒藩邸旧人王继忠的经历,与杨四郎颇为相似。

王继忠自幼与赵恒相识。相传赵恒为开封府尹时,曾经叫来算命者,给他的几名亲信摸骨。当算到王继忠时,算命者道:“此人可讶。半生食官禄,半生食胡禄。”真宗笑而遣去。

宋真宗即位后,王继忠迅速得到升迁,终至定州副都部署。咸平六年(1003年)四月,辽军围攻定州,定州都部署王超命王继忠率1500名步兵侦察敌情,结果被辽军发觉。

王继忠部被围困,而王超却拒绝支援(潘仁美曾拒绝支援杨家将),致使王继忠部全军覆灭,王继忠本人被俘。随后,王超向朝廷报告军情,言“副总管王继忠陷没”。宋真宗以为王继忠阵亡,非常伤心,下诏追封王继忠为大同军节度使,又恩荫王继忠的四个儿子为官。

次年,辽圣宗大举兴兵南侵,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这时,真宗收到一封从辽营中辗转送来的密信,写信人正是王继忠。宋真宗这才知道真相:王继忠被俘后,萧太后得知他是宋真宗藩邸旧人,便招为己用,授官户部使,还将一名契丹贵族女子许配给他。王继忠表示,将尽心效忠辽国。

与宋真宗通密信议和

这次王继忠给宋真宗写信,是为了说服真宗跟辽国和谈。宋辽两国征战日久,谁都讨不到好处,反而承受人力、物力的巨额消耗。到了宋真宗、辽圣宗一代,双方都有了厌战之心。因此,尽管辽圣宗此番大举兴兵南下,但同时接受了王继忠的提议,通过私人渠道向宋朝表达和谈之意。而宋真宗皇帝尽管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决定御驾亲征,但他内心深处渴望和平。

只不过,双方既未建立正式的沟通机制,也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和谈便无从开始。这时,身份特殊的王继忠,成了最合适的宋辽高层通信中介。

接到王继忠密信后,宋真宗没有马上派使者议和,但很快复信,交待王继忠:可向辽主转达宋朝亦有停战之意,若辽方有诚意,可通过“边臣闻奏”。“边臣”指的是与王继忠私交不错的莫州将领石普。

于是,两国一边在前线厮杀,一边通过王继忠、石普这一私人渠道,保持着最高层的间接秘密通信,许多前线将领都不知情。

“天波府”是怎么来的

在宋朝正式遣使抵达辽营谈判前,双方停战议和的愿望,以及怎么和谈的细节,都是靠王继忠、石普这个私人渠道来沟通。如果没有王继忠的建议和牵针引线,很难有后来的“澶渊之盟”。

王继忠也因促成“澶渊之盟”有功,受到宋辽双方的一致褒奖。辽国方面,辽主“以继忠家无奴隶,赐宫户三十”,又给王继忠封官晋爵,先后封其为琅邪郡王、楚王、南院枢密使(南院大王的手下,《天龙八部》中萧峰曾任南院大王)等,并“赐国姓”,因此王继忠又叫“耶律宗信”。

宋朝方面,宋真宗每次遣使出使辽国,都不忘记带一份厚礼送给王继忠。继忠每接到真宗礼物,“对使者亦必泣下”,也会托使者给宋真宗带回他回赠的礼物。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赐王继忠诸子天波门外官第一区”。有意思的是,小说“杨家将”故事中,杨家的府邸就叫作“天波府”。

按宋朝方面的史料记述,王继忠实际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曾经委托宋朝使臣“恳请(宋真宗)致书国主,召己归”,但真宗犹豫再三,没有答应他,因为按“澶渊之盟”约定,宋朝不能要求辽国遣还降将。宋真宗只能告诉王继忠,“国主若自许卿归,则当重币为谢”。但辽主并没有批准王继忠之请。

相面师的预言招来了一顿打,岂料多年后竟然预言成真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4350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