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皇帝”尹桂芳以艺术家的敏锐,看出了王君安的天赋潜质,对她特别疼爱。
上天赋予了王君安最完美的性灵。她的嗓音清越而婉柔,如山间的鸣泉沁人心扉,不作任何华丽的雕饰,不带丝毫尘俗的杂音,她的扮相俊雅而挺秀,男儿汉的英武与女孩家的清丽,独谐于一身,她是尹桂芳老师的第五代弟子中最小也是最杰出的一个。
她深知流派不是一种僵死的模式,流派的生命力在于“流”!因此,她在继承“尹派”艺术方面,既保持“尹派”的特点,又能根据人物出发,力求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特别在唱腔上,充分发扬尹桂芳20世纪40年代时期的音色明亮、刚柔相济的艺术特色,利用自身嗓子好,音色美的优越条件,突出小生角色的阳刚之气。
她扮相俊美,功底扎实,表演上能从人物和剧情出发,风格酷似其师,朴实隽永,高雅脱俗。其唱腔更是脍炙人传情动听。在她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何文秀》中的何文秀、《盘妻索妻》中的梁玉书、《沙漠王子》中的罗兰王子、《玉蜻蜓》中的申贵升和徐元宰等。这些个性鲜明,各具魅力的艺术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君安曾获得第16届福建省戏剧汇演演员奖,第17届福建省戏剧汇演表演奖。
王君安是个越剧女小生。她来自浙江嵊州(原嵊县)。1980年,年仅十一岁的王君安以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和一段《黛玉焚稿》考取了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离开家乡嵊县,前往福州开始了她为期五年的学生生涯。这期间,她的艺术天分得到了尹桂芳老师的慧眼垂青,有幸成为尹老师的嫡传第五代弟子。1986年,十六岁的王君安以一出尹派名剧《红楼梦》蜚声上海滩。1990年,她的《玉蜻蜓》再次在上海引起轰动。
她是尹桂芳老师的第五代弟子中最小也是最杰出的一个。她曾获得第16届福建省戏剧汇演演员奖,第17届福建省戏剧汇演表演奖,1989年福建省中、青年演员大奖赛金牌奖。
然而正当王君安一路走红时,26岁的她却做出了一个突然决定——离开舞台、赴美留学。说起此事王君安颇有些无奈,当时遭遇的一连串不如意让她感觉到在事业的发展上缺少施展的空间,于是没有过多的犹豫,王君安选择了出国,现居美国。
尹桂芳的尹迷们多么希望王君安有一个清静无为的高远境界,好安安静静的继续她的美丽的传奇。2008年,王君安被福建省政府选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尹派的传承人。尹派创始人尹桂芳是王君安的老师,两人感情深厚。王军按说;“我的名字叫王君安,“君”是尹字加一个口,“安”是一个女字戴了一顶小生的帽子。也许生来就是尹派的小生。是真的上天给于她们的艺术人生的师生情缘。
1993年4月18日
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
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在她家乡浙江新昌举行3天,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赵志刚、张学芬、王君安、张丽君等演出尹派名剧。上海的中年演员张国华、朱祝芬,也参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选场。
1994年4月18日
农历甲戌年二月廿八日:“东方弘韵——94越剧精英大会演”举行
由东方电视台和上海弘韵文化娱乐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东方弘韵——94越剧精英大会演”,在人民大舞台举行。主演者有:上海越剧院的钱惠丽、方亚芬、陈颖、赵志刚、史济华、章瑞虹、郑国凤、章海灵;虹口越剧团的韩婷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茅威涛、董柯娣、陈辉玲、颜恝、方雪雯、江瑶;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陈飞、吴凤花、吴素英;福建芳华越剧团的王君安、李敏;宁波市越剧团的洪芬飞;南京市越剧团的竺小招;原西安市越剧团的胡佩娣,以及旅居海外的沈再平、金静等。歌星、原红旗越剧团青年演员李玲玉,以及单仰萍也应邀演出。
1995年4月5日
农历乙亥年三月初六日:福建省芳华越剧团1995年赴沪演出
4月5日至4月7日,应香港越剧票友协会孔爱菊邀请,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来沪,在逸夫舞台演出《玉蜻蜓》、《皇后易嫁》、《盘妻索妻》。由王君安、李敏主演。
1996年2月25日
农历丙子年正月初七日:福建省芳华越剧团1996年赴沪演出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来沪,先后在南市影剧院和瑞金剧场上演大型历史传奇剧《宋弘传奇》。由沈祖安编剧,王君安饰宋弘。
2003年4月30日
农历癸未年三月廿九日,晚:芳华越剧团纪念尹桂芳逝世三周年演出举行
为了纪念芳华越剧团和尹派艺术创始人尹桂芳逝世三周年,芳华越剧团重新排演尹派传统名剧、剧团重点保留剧目《红楼梦》和《玉蜻蜓》选场。两剧的总导演:黄祖模、音乐设计:连波。保证了《红楼梦》与《玉蜻蜓》选场演出的艺术质量。
《红楼梦》选场王君安饰演贾宝玉。王一敏、郑全领衔主演《玉蜻蜓》选场。
2006年3月4日
农历丙戌年二月初五日,下午:《越剧“生”角流派》演讲举办
题为《越剧“生”角流派》的演讲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戏剧作曲家连波等与越剧戏迷们见面交流。
《越剧“生”角流派》是原定这次徐派、范派的演讲主题。范派艺术创始人范瑞娟因病只能通过转达了对此次活动的关切。徐玉兰发表了讲话。
在贺绿汀音乐厅里,连波播放了越剧生角流派的代表唱段。钱惠丽、韩婷婷、王君安为戏迷演示了《红楼梦·洞房》、《梁祝·楼台会》、《盘妻索妻·赏月》等片段。
2007年1月24日
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初六日: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举行
为纪念人民艺术家、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先生对越剧事业的卓越贡献,《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于1月24日至1月31日在上海、浙江等地举行。
由上海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福建芳华越剧团、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浙江绍兴市演出公司承办、上海鸿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统筹的《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演出活动》,整个演出活动包括《玉蜻蜓》、《赵氏孤儿》、《盘妻索妻》、《陆游与唐婉》等四台大戏的演出,这四部尹派之作一齐亮相乃前所未有。此次演出还包括主题晚会《尹桂芳流派演唱会》以及新生代演员演出的《尹派新生代精品折子戏专场》等一系列演出活动。
此次活动由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萧雅四大尹派弟子集合,和另十个尹派年轻弟子一起,做为期一周的尹派专场,为了纪念自己的老师尹桂芳。1月24日四大弟子第一次联手登台,远赴美国十年的尹桂芳入门弟子王君安演出《盘妻索妻·洞房》、《盘妻索妻·荷亭》。1月25日王君安主演尹派名剧《玉蜻蜓》。
2007年1月24日
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初六日:《尹韵风流——怀念先生尹桂芳》出版
王君安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尹韵风流——怀念先生尹桂芳》限量珍藏版。
2007年3月31日
农历丁亥年二月十三日,10时:王君安在北大演讲尹派艺术
王君安进北大“唱谈”尹派艺术时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南配殿举行,由北京大学越剧协会主办,王君安戏迷协会北京分会协办。
2007年12月27日
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八日:杭州剧院2007年12月27日演出
本晚杭州剧院举行尹小芳艺术专场演出。
演出剧目:
《何文秀·私访》(茅威涛)
《西厢记·传笺》(茅威涛)
《汉文皇后·姐弟会》(赵志刚)
《浪荡子·叹钟点》
《白蛇传·断桥》
《桃花扇·追念》(王君安)
《珍珠塔·前见姑》
《浪子成龙·雪地》(茅威涛)
《沙漠王子·叹月》(赵志刚)
《沙漠王子·访旧》(王君安)
《张羽煮海·煮海》
《毛遂自荐·送征》
《浪子成龙·拒读》
《沙漠王子·算命》(尹小芳,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
2008年2月22日
农历戊子年正月十六日: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院2008年2月22日演出
2008年2月22日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院由芳华越剧团演出越剧。
演出剧目:《红楼梦》(王君安)
2008年2月24日
农历戊子年正月十八日: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院2008年2月24日演出
2008年2月24日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院由芳华越剧团演出越剧。
演出剧目:《盘妻索妻》(王君安)
2008年4月3日
农历戊子年二月廿七日:上海逸夫舞台2008年4月3日演出
2008年4月3日夜场举行“演绎尹派经典——福建芳华越剧故乡行”,由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演出越剧。该大型演出活动在上海拉开帷幕,然后在浙江等地演出,最后在尹桂芳故乡新昌结束。
演出剧目:《红楼梦》(王君安)
2008年4月5日
农历戊子年二月廿九日,13时30分:上海逸夫舞台2008年4月5日演出
2008年4月5日夜场举行“演绎尹派经典——福建芳华越剧故乡行”,由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演出越剧。
演出剧目:《盘妻索妻》(王君安,李敏)
2008年5月23日
农历戊子年四月十九日,13时30分:四川汶川地震“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举行
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办,SMG综艺部、SMG广播文艺中心、上海兰生越剧发展基金、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协办,上海越剧院、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联合承办的“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义演专场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现场募集捐款送达灾区。
此次义演,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一批知名的中青年明星演员如章瑞虹、许杰、张承好、孙智君、王志萍、郑国凤、金静、韩婷婷、傅幸文参演;浙、闽在沪的越剧演员如王君安、赵海英等加盟登台;老一辈艺术家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周宝奎、孟莉英、范瑞娟、徐玉兰、尹小芳等获悉消息后也上台与大家一起表达老一辈艺术家们抗震救灾的情怀。在整台演出的最后,这些老艺术家和所有演员一起,共同进行配乐朗诵《坐标》。
演出在盛舒扬演唱的歌曲《祈祷》中开场,何赛飞演唱一段评弹开篇《蝶恋花》,赵志刚清唱《一封来自灾区前线的信》。
义演活动得到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大力支持,SMG文艺中心将义演作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星期广播音乐会”特别节目直播。
2008年6月12日
农历戊子年五月初九日:宁波逸夫剧院2008年6月12日演出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宁波逸夫剧院演出,是“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其中的一场。
演出剧目:《盘妻索妻》(王君安,李敏)
2008年6月16日
农历戊子年五月初九日:农历戊子年五月十三日:绍兴大剧院2008年6月16日演出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绍兴大剧院演出,
是“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其中的一场。
演出剧目:《盘妻索妻》(王君安,李敏)
2008年6月19日
农历戊子年五月初九日-农历戊子年五月十六日:德清武康会展中心2008年6月19日演出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德清武康会展中心演出,
是“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其中的一场。
演出剧目:《盘妻索妻》(王君安,李敏)
2008年6月20日
农历戊子年五月十七日:德清武康会展中心2008年6月20日演出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德清武康会展中心演出,是“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其中的一场。演出剧目:《玉蜻蜓》(王君安,李敏)
2008年6月22日
农历戊子年五月十九日:嘉兴大剧院2008年6月22日演出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嘉兴大剧院演出,
是“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其中的一场。
演出剧目:《盘妻索妻》(王君安,李敏)
2008年6月26日
农历戊子年五月廿三日:苏州开明大戏院2008年6月22日演出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苏州开明大戏院演出,是“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其中的一场。
演出剧目:《玉蜻蜓》(王君安,李敏)
2008年6月27日
农历戊子年五月廿四日:上海宛平剧院2008年6月27日演出
演出剧目:《玉蜻蜓》(王君安,李敏)
2008年6月28日
农历戊子年五月廿五日:上海宛平剧院2008年6月28日演出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上海宛平剧院演出,
是“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其中的一场。
演出剧目:《盘妻索妻》(王君安,李敏)
2008年11月7日
农历戊子年十月初十日,晚:第九届嵊州·中国越剧领带节开幕
第九届嵊州·中国越剧领带节在嵊州开幕。节会开幕式暨CCTV戏苑百家唱响嵊州《中国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在嵊州市体育馆进行,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嵊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白燕升、孙小梅主持,全国九大戏剧名家同台演唱,包括王君安等,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全场录播。
此外还举行中国戏曲名家展望越剧研讨会、新越剧艺术学校奠基仪式、嵊州市越剧团精品剧目展演、民营剧团星级创评暨文化惠民活动、《百姓越剧明星》擂台赛。
2008年12月农历戊子年:越剧电视连续剧《牡丹亭还魂记》开机越剧电视连续剧《牡丹亭还魂记》在昆曲发源地昆山的千灯镇举行了开机仪式,由王君安、金静主演。
《牡丹亭还魂记》拍摄沿用了1982年上海越剧院的版本,主演王君安是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的嫡传关门弟子,金静是“戚派”创始人戚雅仙的优秀传人之一。尹、戚两位大师生前曾在《秋海棠》、《屈原》等多部越剧作品的合作,唯独《牡丹亭》的合作未能如愿。
考虑到《牡丹亭》向以昆曲的版本最有影响,所以这回剧组请来了昆曲大家华文漪和岳美缇为艺术指导。
2010年6月13、14日:王君安越剧表演专场《问君安》在福州首演
王君安在福州芳华剧院举办自己首个个人专场《问君安》,连演两天,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的戏迷前来观看。《问君安》以纪念王君安的恩师尹桂芳诞辰90周年为题,以师生情为演出线索,演出内容包括王君安的代表剧目《盘妻索妻》、《玉蜻蜓》、《红楼梦》中的经典唱段。14日下午还举办了王君安的戏迷见面会和新CD专辑《爱》的发布会。
2010年8月10日、18日:上海、南京演出《柳毅传书》
为申报国家精品工程的《柳毅传书》,南京市越剧团盛情邀请王君安出演柳毅一角,并在上海、南京两地公开演出,好评如潮。剧中王君安与著名袁派花旦陶琪搭档,这是二人的首次搭档,演出十分成功,受到广大戏迷的喜爱,并且该剧已经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2010年11月23-25日:王君安上海专场系列演出
23、24日王君安以纪念恩师尹桂芳诞辰90周年为题,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演
出《千灯之夜-问君安》专场。此次专场相对于福州首演,风格一致但剧目上更为丰富,除了保留《盘妻索妻》、《红楼梦》等唱段外,还增加了王君安的新作《牡丹亭还魂记》中的“拾画叫画”一折,这是该剧第一次搬上舞台。其他增加的唱段还有与著名袁派花旦方亚芬首次合作的“山河恋-送信”和王君安回国后第一次演出的“红楼梦-读西厢”。在“拾画叫画”和“读西厢”中,王君安充分展示了其优美、灵活的身段。连续两天的专场演出引起轰动,观众爆满,反响十分热烈。 25日王君安继续在天蟾逸夫舞台演出她的代表作《玉蜻蜓》。
27日下午王君安在上海举办了戏迷见面会。
2012年12月3日:李敏“天籁越音”越剧交响乐演出
王君安从小与李敏搭档演出,两人合作演出了《滕玉公主》、《秦楼月》、《何文秀》、《红楼梦》、《玉蜻蜓》、《盘妻索妻》等剧目,一生一旦堪称绝配,此次李敏的个人专场演唱于2012年的12月3日会在福州首演,作为老搭档的君安在专场中与李敏一同演出了梁祝中的十八相送和莫愁女选段。
2012年12月17、18、21、22日:越剧《柳永》在福州公演4场
越剧《柳永》是王君安回国后,首部新创作的大戏。该剧以柳永的词为主线,撷取了柳永一生的几个重要片断,以展现他一生中不同时段的命运。福州的四场演出吸引了海内外各地戏迷的观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对公演进行了相关采访和录制。
《柳永》在2012年12月26日的第五届福建艺术节全省戏剧会演中,获得剧目奖类一等奖。
另外,12月28、29日,该剧在柳永故里“武夷山”进行了两场演出。
2013年3月29、30日,柳永全国巡演首站在湖北武汉开启并成功演出
2013年4月5日、6日,时值清明时节,芳华回到了上海,《柳永》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续公演两场,
4月6日与吴凤花讲座【漫谈越剧女小生】
5月18日温州东南剧院《柳永》巡演
5月11号、12号宁波鄞州文化艺术中心《柳永》巡演
6月15、16、17、18、19、20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舞台姐妹情》饰邢月红(进上海到送兄别妹)
6月22日晚19点深圳市图书馆五楼报告厅王君安君迷见面会
6月28日、29日深圳少年宫《柳永》巡演
8月16日福州芳华剧院《柳永》巡演
8月26日香港大会堂音乐厅折子戏《盘妻·洞房》《盘妻·荷亭》
8月27日香港大会堂音乐厅南京市越剧团《柳毅传书》
9月9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金陵越韵》越剧流派专场
9月10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南京市越剧团《柳毅传书》
9月13、14日福州芳华剧院南京市越剧团《柳毅传书》
9月23日福州芳华剧院《柳永》
10月12、13济南百花剧院《柳永》
10月16日南京人民大会堂《柳永》
10月17日南京人民大会堂《柳毅传书》
11月2、3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柳永》
11月5、6日宁波大剧院《柳永》
11月22、23日宁波鄞州艺术中心《柳毅传书》
12月6日天津大剧院《柳永》巡演12月7日天津大剧院《玉蜻蜓》
12月8日天津大学王君安见面会
12月10日福建大剧院,新戏《柳永》在巡演一年,30多场后,完美收官
2015年5月12日,广州蓓蕾剧院《柳永》参加第27届戏曲梅花奖。
2015年5月20日,王君安获得我国中青年戏剧表演艺术领域最高奖“梅花奖”,于当晚参加颁奖典礼。
第一次听到王君安的名字,其实已经很迟了,是在1994年。那是在一次广播节目中听到了主持人对于尹派的介绍,大意是:改革开放后,越剧的年轻演员发展迅速,尹派就有“尹门四杰”之说,分别是茅威涛、赵志刚、萧雅和王君安。
茅威涛,我早就在十年前听到了她的《奉汤》;赵志刚,《沙漠王子》的越剧电视剧风靡大江南北;萧雅,我早就听过了她演唱的《月亮走我也走》;唯独对于王君安一无所知。对于浙江人来说,福建芳华越剧团彼时的名声,确实不怎么响亮。那时候,我们对于越剧的了解主要就是三个途径,一是广播,一是浙江电视台的“荧屏舞台”栏目,一是碟片或磁带。不知
为什么,我从来没在广播里听说芳华越剧团,也没在电视里看过她们的大戏,也没有在商场的音像柜里看到过王君安或李敏的碟片磁带。
第一次听到王君安的《沙漠王子-算命》,感觉确如主持人所说的那样,保持着尹派的原有风格,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个性。即便到了今天,王君安的唱腔如果说有个性的话,主要是嗓音的个性,有一点哑,小腔不是特别地婉转圆润;旋律上,她近几年或许是唱了较多陈国良作曲的唱段,略略有点向浙派靠拢。浙派的尹派唱腔,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表现古代文人外柔内刚的气质。
王君安近年的角色,如柳永和侯朝宗,皆是历史文化名人,比较难演。《桃花扇》无缘得见,《柳永》我看过了视频,并不像许多观众批评的那么难看,其实还是比较好看的。这个戏没有局限于越剧剧本的惯用手法(写一段悲催的爱情,到了倒数第二场推向高潮),而是将柳永一生中主要的几件事情推了出来,看着像个电视剧,平均用力,一件事一场戏,老了自我长叹,用一大段唱腔来总结一生。这种方式未尝不可,至少可以让我大致了解了柳永这个人物的生平。如果说平常的越剧是只有一个大高潮的话,这个戏里面,每一场戏都是一个小戏,都可以单独演出,都有起承转合,都有高潮。
第一次见到王君安,大约是十年前。那几年,芳华越剧团一年来温州市区演出数次,每次都是客满。那天晚上大约不是她的戏,她坐在大厅里发宣传单页,顺便给戏迷签名。她的话不多,看着面相非常干净,自有一股书卷气,确实有一股出淤泥而不染的味道。她自带三分笑容,说话温柔,举止优雅。你不可以说她没有气场,她有,与众不同的气场,仿佛从古代的仕女图中走入人间,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也有一些神秘。
记得她在温州演出了《玉蜻蜓》、《红楼梦》和《盘妻索妻》,也就是所谓的“王三出”。《玉蜻蜓》我曾看过王一敏和郑全的版本,那时估计两人艺校毕业不久,演得太嫩了,没法与王君安李敏的版本相比。尹派的《红楼梦》,陈丽宇演前半部分,王君安演后半部分。这个版本让我比较有好感,剧本与徐王派的基本相同,部分唱词做了改动,部分情节也改了,比如《王熙凤献策》就删除了,只用了王熙凤的一个造型来代替。总之,时长压缩了,剧情看起来更加生动。《盘妻索妻》,是我看过的舞台版中最好的一个,其它演员的与王君安真的不能比,那种富贵公子的风采,那种“奇男子”的隐忍与潇洒,是别人学也学不会的。
她已经不再是“王三出”,那三出戏早就有人传承。芳华团里如今尹派小生一大把,徐伟钗这一批中,就有好几个,更别提邢丽华等一批中年演员了。她与陶琪的合作,让我想到数十年前尹桂芳与竺水招的合作。希望这种合作能不断产生佳作,留一些经典的作品传世。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4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