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童导演的《麦收》、《算命》、《老唐头》被统称为“游民三部曲”,是关注于社会底层人的三部纪录片。游民有别于“底层”、“草根”这些笼统概念,相比之下,他们生存更艰难,也因此更加的生猛和鲜活。他们游离于秩序之外,是被秩序放逐的人群,是被折叠在中国的第三维度。
关于“游民”,学者王学泰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中这样解释:“凡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约束与庇护,游荡于城镇之间,没有固定谋生手段,迫于生计,以出卖体力或脑力为主,也有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生活资料的人们,都可视为游民。游民处在社会最底层。”
拍摄《游民三部曲》的过程中,徐童与被拍摄者共同生活,甚至和一些人成了铁哥们。徐童用他镜头所记录下的,正是这些人最真实、最顽强的生活,也为我们揭开了这一角人民最为真实的生活状态。
在《游民三部曲》中,《算命》评分最高。影片的主角叫历白程,是个天生瘸腿的算命先生,孤独半生,在四十二岁的时候讨到老婆。由于腿瘸,每次遇到城管公安,历百程都跑得最慢,也常常被抓。
麦收》作为“游民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徐童导演的开山作,但亦是三部曲中争议最大的那一部。徐童导演的长处在于他能以最为生活态的镜头去记录,用最为平等的视角去观察,用最为低的视角去仰望,却唯独忘了人的七情六欲,在他镜头中的那些人是素材是演员是角色唯独不是在这尘世中需被世俗眼光审视的活生生的人。
徐童和唐小雁结婚了。
徐真是新中国第一代科教片编剧、导演,专长于动物题材的纪录片,曾多次获得国内外电影节重要奖项。唐小雁是底层女性的代言人,1975年生于东北农村,家里三哥一姐,家徒四壁,从小挨打到大,初一辍学干农活。
2007,徐童怀揣着自己的理想主义,开始独立拍摄实验短片,为了省钱,他租住在北京东郊的城乡结合地带,那个环境里什么样的人都有,最后,他决定把自己的镜头对准了这群人,拍摄非主流群体的生活。
纪录片内容
《算命》是徐童游民三部曲之一,徐童非常擅长于拍摄现实主义题材的纪录片,《算命》这部影片是应该算是中国纪录片的巅峰之作了。而《算命》这部影片应该算是真实中的真实了,他丝毫不避讳中国最底层人民的生活。
而将他们的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关注与深思,是中国纪录片的巅峰之作。所以,这部影片轻松拿到了豆瓣9分以上的口碑。我们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但我们似乎又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时代变迁下的边缘人,他们想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却无能为力。
“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杂陈奈何天”大致意思为: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人不论黄白棕黑,物不论动植飞走,尽在情天欲海中头出;贱如蝼蚁,造运至老大,齿落面皱,发苍苍而视茫茫,莫不到此兴悲,无可奈何。
这句话出自中国独立片导演徐童拍摄的纪录片《算命》,该片上映于2009-08,“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杂陈奈何天”这句话出自影片的结尾。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大致为:众生皆苦,所以大家都愿意相信,举头三尺有一尊慈眉善目的佛,他一视同仁,本领通天,悉心聆听每个人的烦恼,拯救众生于水火。
而算命,是劳苦众生的精神寄托,是看不到光的人生里,唯一给他们希望的东西。
扩展资料:“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杂陈奈何天”的创作背景:
《算命》的导演徐童196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这是他《麦收》之后的第二部纪录长片。之前有摄影作品,也写过小说。
作为独立纪录片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徐童一直将镜头对焦在中国社会底层的人物身上。通过镜头的记录,将人物的故事和内心鲜活地展现出来。
徐童去河北燕郊行宫村找朋友,误打误撞地碰见了一位“算命先生”,并和他“一见如故”。那时徐童刚拍完《麦收》,还没开始剪辑。
几次交谈之后,双方开始相互熟识,徐童就拿起了机器拍这位“算命先生”。《算命》的拍摄周期较长,徐童一边剪辑《麦收》,一边拍摄该片。
后来《麦收》完工之后,徐童就搬到燕郊住,进行该片的拍摄工作。该片第一版剪辑的片长达183分钟,最后成片剪成129分钟。
徐童把镜头对准了性工作者、算命先生、乞丐、地痞等等这些底层的江湖人,展现这群人在艰难处境中鲜活而又生猛的存在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童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珍宝岛》:上世纪国人精神和生活的双重毁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算命(2009年徐童执导纪录片)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4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