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ingcd.com/thread-14435-1-1.html
这里看
佛爷:即指窃贼。此类人多犯有相当程度的盗窃罪行。一般都有数次被拘审的记录。此语流传于京、津一带。不法分子中尤甚。
扒包:即指装扮成行家权威,用话让卖东西的人主动高低。此语多流传于我东北一带。生意人中尤甚。
闯啃:指闯到人家屋里骗取财物。此语流行于我国北方江湖客或不法分子中间。
插了:即杀了,系东北土匪黑话。如东北土匪拜香时常这样跪地起誓:如违犯了……千刀万剐,叫当家的插了我。
挂注:即指入伙。这是本世纪初东北土匪中流行的黑话。
对买:即用事先准备好的钱包或提包换取对方的钱包或提包。此语多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江湖客或不法分子中间。
胡子:即指土匪。二十世纪初,流行于我国东北一带的黑话,又谓“响马”。
伤票:匪首取猪头割口条让“花舌子”(送信人)送往被害者其家。声称是其家人的舌头,并威胁再不按要求赎票,则三天送其耳,五天送其眼,十天送其人头,此称“伤票”。
炮头:即指神枪手。属土匪黑话。
扒子:即指完蛋货。属土匪黑话。
主刀:时下流行于东三省的黑话,意为主要作案者,即亲自动手的人。
野鸡:即指杂牌。这是旧时东北地区土匪集团流行的黑话。选自曲波所著的《林海雪原》。
房瓦:即指正堂。这是旧时东北地区土匪集团流行的黑龙话。选自曲波所著的《林海雪原》。
晒至:即指白日行走。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用以回避外行、外界。
暗线:即指半夜纠伙行动。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用以回避外行、外界。
紧滑:即指恐后有追捕,速逃。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用以回避外行、外界。
盘走:即指强盗。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
肘琴:指谢银,就是拒收银两。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
寸节:即指讨银,就是讨收银两。流行于江湖匪盗之中。
老荣:即指小偷、扒手。有的地区也称“小绺”、“摄子把”或“荣马子”。
方子:即指钱包,流行我国南方以偷窃为生的犯罪分子中间。
上托:即掩护作案的“眼线”或“望风人”。一般团伙作案时,总设有观望、报警的望风人。称之为“上托”。流传于东北三省。
骑马:指专偷自行车、摩托车。我国南方多有流传。
模子:即指那些被犯罪分子经过调查、盯梢,认为是可借选择的对象。泛指人和一些场所。此语多流行于我国南方。
翻天卯:即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用假的把真的偷偷换走,此语多流传于我国东北一带。
攒子钱:即指专在庙会及热闹场所偷窃财物。此语多流行于我国东北一带。不法分子中尤甚。
小老鼠:即指毛贼。
留客住:即指断路。
闯窑堂:指白天趁人不备隐藏在人家屋里,偷空窃取财物。此语多流行于东北、西北的江湖客和不法分子中间。
搠包儿:即指截包儿,就是偷抢东西。如明曲《渔樵记》第三折:“由你写!或是跳墙蓦圈,剪柳搠包儿,做上马强盗,白昼抢夺。”“溯包儿”亦即今所谓“掉包儿”,是今仍流行于盗窃团伙之中的黑话。
大院子:即指监狱。这是盗贼类中掘壁贼之黑话。
开天窗:即指在屋上掀去瓦片,抽去椽子,而入屋者。这是盗贼类中拐匪之黑话。
风不正:即指人多行劫不成,这是盗贼类中的黑话。
踩盘子:即指事先探风。属东北匪语。后转为东北方言。其意是指预先勘察适当处所,做某种事情的准备。
绑红票:即指绑架姑娘。属土匪黑话。
顺水蔓:即指姓刘。源自旧时东北土匪行当。
山根蔓:即指姓石。源自旧时东北土匪行当。
虎头蔓:即指姓王。源自旧时东北土匪行当。
摸荷包:偷钱包。泛指那些窃贼偷取行人的钱包。流行于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
没腿的:即指没携带什么钱财的人。窃贼们在窥视作案对象时。如发现没有什么油水,便称之为“没腿的”。流传于东北三省的犯罪集团内。
抹子活儿:指用特制的刀片,割削别人的钱包、提包,窃取财物以及伤害别人身体的窃贼和流氓。流行于东北的部分地区。
打叮呼:即指偷盗。此语系近年来才流行于云、贵、川及广西一带的黑话。
出鱼了:即出事了,出了告发者了。此语多流传广西一带不法分子中间。
折烂污:即揭老底,揭露真相的意思。此语流行于我国的湖南、湖北一带。
亮盖儿:拎别人的提包。专指那些在列车上、车站上及一些旅行者拥挤的公共场合,用事先准备好的、塞上破布、破纸的提包,换取别人提包的的行骗者。此黑话流行于东北三省部分地区。
棺材头:即提包。此语系在铁路上进行扒窃的盗贼们常用隐语。流行于我国南方沿海城市。
杆儿犯:即指小打小闹小捣固的初犯者。多为一些倒买倒卖,小偷小摸,无前科的人。此语多流行于京津一带社会青年和有过拘留、逮捕历史的人中间。
翻板儿:掏内衣兜。指技术高明,身手敏捷,可以偷走别人装在内衣口袋的钱财的小偷。此黑话流行于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
靠山把:即指扒手,此类扒手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并且依靠一定的黑社会势力为靠山。此语多为江湖客人的隐密语。
伸腿的:即指钱财放在显眼处的。东北三省的窃贼,在窥视作案对象时,如发现其钱财放在显眼处,即通知同伙,或暗示,或明目张胆地喊道:“伸腿的。”
倦腿的:即指钱财放在暗处的。窃贼在窥视作案对象时,如发现其钱财藏在身上某一暗处,很难得手。便示意或告知同伙,“倦腿的”。让同伙提高警惕。此黑话多流传于东北三省一带。
游吃队:即指打家劫舍的土匪。此类人一般为三五人一伙,无固定住处,无固定职业。四处流荡,到处抢吃。此语多流行于安徽一带的农村。
拔香头子:即指退伙。这是本世纪初东北土匪中流行的黑话。如“挂注容易,拔香头子难。”
抠死倒的:偷走睡着的人的东西。流行于东三省靠在铁路、水运等旅行中作案的人中间。
掏老鼠调:即指专偷外衣口袋的钱。我国南方多有流传。
犀角灵蔓:即指姓杨。流行于旧时东北。
九江八蔓:即指姓何。流行于旧时东北。
西北风蔓:即指姓冷。这是旧时东北江湖上流行的黑话。
印:指黑社会帮派人物互相证明自己身份的一种手式。即:右手的拇指、食指及无名指并在一起。此语流传于港、澳地区不法分子中间。
室:即指黑社会帮派人物互相证明自己身份的一种手工。即:以左手握拳,单独竖起中指。此语多流行于港、澳地区不法分子中间
生意类春典
枸迷杵——银子
杵门子——挣钱的法儿。
摽杵子——分别人的钱花。
头道杵——主顾第一次结钱。
二道杵——主顾第二次给钱。
绝后杵——主团最后一次给钱。
迎门杵——门票卖的钱。
退杵——没完没了地耍钱。
抛杵——观众往场内扔钱。
倒杵——主顾往回要钱。
均杵——生意人分钱。
杵头海——银钱多。
托杵——向主顾要饯。
疙疽杵儿——主顾多给钱。
色唐杵儿——挣洋人的钱。
抛空杵儿——花冤枉钱。
捂杵——收钱的人偷钱。
刨杵——当场拆同行的台。
色唐枸迷杵——洋钱。
挖绝后杵——被骗者分文不剩。
杵门子硬——挣钱的方法好,比别人挣得多。
杵门子软——不会挣钱,挣的钱少。
倒栏头子——被骗者往回要钱。
零毛碎琴——挣不了大票子,只是分分角角.
火穴大转——挣了大钱。
海开减买——先说大价后落价。
买卖成快——生意能多挣钱。
笨头儿海——本钱太多。
砸砸浆——压压价。
火做——阔生意。
水做——穷生意。
不土——买卖有人照顾。
点儿——愿出钱的顾客。
把点——看出人的穷富身份。
叫点——硬拉拢顾客。
火点——有钱的顾客。
水点——穷顾客。
回头点——光顾过两次以上的顾客。
数字类春典
一——江湖黑话叫“柳”。
二——江湖黑话叫“月”。
三——江湖黑话叫“汪”。
四—一江湖黑话叫“载”。
五——江湖黑话叫“中”。
六——江湖黑话叫“申”。
七——江湖黑话叫“行”。
八——江湖黑话叫“掌”。
九——江湖黑话叫“爱”。
十——江湖黑话叫“句”。
方向天时类春典
天——江湖术语叫“顶”。
地—一江湖术语叫“躺”。
东——江湖术语叫“倒”。
南——江湖术语叫“阳”。
西——江湖术语叫“切”。
北——江湖术语叫“密”。
东方——江湖术语叫“倒埝”。
西方——江湖术语叫“切埝”。
南方——江湖术语叫“阳埝”。
北方——江湖术语叫‘密埝”。
刮风——江湖术语叫“摆丢了”。
下雨——江湖术语叫“摆金”。
下雪——江湖术语叫“摆银”。
阴天——江湖术语叫“插棚儿”。
打雷——江湖术语叫“鞭轰儿”。
黑夜——江湖术语叫“浑天”。
白天——江湖术语叫“青天”。
姓名类春典
中国的姓氏极多,有关姓氏的黑话也举不胜举。各有一条,就有数干条,这里只录出几条,仅供了解。
姓名——通称为“万儿”。
刘——江湖术语叫“顺水万”。
王—一江湖术语叫“虎头万”。
石——江湖术语叫“山根万”。
白——江湖术语叫“雪花万”。
冯——江湖术语叫“补丁万”。
李——江湖术语叫“一脚门万”。
杨——江湖术语叫“眯眯万”,也叫“犀角灵万”。
江湖行业类春典
江湖人——江湖术语叫“老河”或“老海”。
说书的——江湖术语叫“团柴的”。
唱大鼓的——江湖术语叫“柳海轰的”。
说相声的——江湖术语叫“团春的”。
卖戏法的——江湖术语叫“挑厨供的”。
变戏法的——江湖术语叫“彩立子”。
戏法带武功——江湖术语叫“签子”。
变洋戏法的——江湖术语叫“色唐立子”。
拉洋片的——江湖术语叫“光子”。
护院的——江湖术语叫“支挂子”。
保镖的——江湖术语叫“拉挂子”。
教徒的——江湖术语叫“戳挂子”。
卖武的——江湖术语叫“点挂子”。
卖武带卖药的——江湖术语叫“挑将汉”。
卖药的——江湖术语叫“挑汉儿的”。
卖眼药的——江湖术语叫“挑招汉的”。
卖咳嗽药的——江湖术语叫“挑顿子汉的”。
卖膏药的——江湖术语叫“观炉啃的”。
卖药糖的——江湖术语叫“挑罕子的”。
卖仁丹的——江湖术语叫“挑粒粒的”。
卖闻药的——江湖术语叫“挑薰子汉的”。
卖药书的——江湖术语叫“挑汉册子的”。
卖刀伤药的——江湖术语叫“挑青子汉的”。
卖牙疼药的——江湖术语叫“挑柴吊汉的”。
做广告的——江湖术语叫“撒幅子的”。
卖特产药的——江湖术语叫“挑上海宝的”。
卖化食丹的——江湖术语叫“挑火粒的”。
唱戏为名卖药的——江湖术语叫“挑柳驼的”。
算卦的——江湖术语叫“做金点的”。
相面的——江湖术语叫“戗盘的”。
算奇门的——江湖术语叫“八岔子”。
点痣的——江湖术语叫“戳黑的”。
行骗集团——江湖术语叫“雁尾子”。
理发的——江湖术语叫“扫苗的”。
卖假金的——江湖术语叫“挑黄啃的”。
卖肥皂的——江湖术语叫“挑水滚子的”。
卖刀子的——江湖术语叫“挑青子的”。
卖胶的——江湖术语叫“挑粘汉的”。
修脚的——江湖术语叫“撇年子的”。
抽签赌博的——江湖术语叫“晃条的”。
使假耍赌的——江湖术语叫“老月”。
贩卖人口的——江湖术语叫“老渣”。
人物名称类春典
男子——江湖术语叫“孙食”。
媳妇——江沏术语叫“果食”。
父亲——江湖术语叫“老戗”。
母亲——江湖术语叫“磨头”。
祖父——江湖术语叫“戗儿的戗”。
祖母——江湖术语叫“戗的磨头”。
哥哥——江湖术语叫“上排琴”。
弟弟——江湖术语叫“下排琴”。
兄弟——江湖术语叫“排琴”。
老太太——江湖术语叫“苍果”。
大姑娘——江湖术语叫“尖斗”。
小男孩——江湖术语叫“怎科子”。
外国人——江湖术语叫“色唐点”。
乡下人——江湖术语叫“科郎码”。
大官儿——江湖术语叫“海翅子”。
当兵的——江湖术语叫“海冷”。
做官的——江湖术语叫“冷子点”。
江湖人——江湖术语叫“吃搁念的”。
外行人——江湖术语叫“空子”。
内行入——江湖术语叫“相家”。
有钱人——江湖术语叫“火点”。
穷人——江湖术语叫“水码子”。
妓女——江湖术语叫“库果”。
野妓——江湖术语叫“嘴子”。
妓院——江湖术语叫“库果窑儿”。
良家女子——江湖术语叫“子孙窑儿”。
男仆——江湖术语叫“展点”。
女仆——江湖术语叫“展果”。
和尚——江湖术语叫“治把”。
道人——江湖术语叫“化把”。
尼姑——江湖术语叫“念把’。
真和尚——江湖术语叫“尖局治把”。
假和尚——江湖术语叫“里腥治把”。
真道人——江湖术语叫“尖局化把”。
假道人——江湖术语叫“里腥化把”。
真尼姑——江湖术语叫“尖局念把”。
假尼姑——江湖术语叫“里腥念把”。
好人——江湖术语叫“忠祥点”。
乞丐——江湖水语叫“靠扇的”。
门卫——江湖术语叫“坎子”。
荡妇——江湖术语叫“玩嫖客串子的”。
赌徒——江湖术语叫“銮把点”。
寡妇——江湖术语叫“空心果”。
商人——江湖术语叫“贸易点”。
侦探——江湖术语叫“鹰爪”。
小偷——江湖术语叫“老荣”。
汽车夫——江湖术语叫“开色唐轮子的”。
受冤之人——江湖术语叫“空子”。
首创之人——江湖术语叫“开荒人”。
扎手之人——江湖术语叫“不是个正点”。
侦缉人员——江湖术语叫“把点”。
受尊重的人——江湖术语叫“是份腿儿”。
没心眼的人——江湖术语叫“念攒子”。
有能力的人——江湖术语叫“大将”。
疯子——江湖水语叫“丢了点”。
傻子——江湖术语叫“念攒子”。
瞎子——江湖术语叫“念招点”。
麻子——江湖术语叫“麻花盘”。
好色者——江湖术语叫“臭子点”。
明白江湖事理——江湖术语叫“攒儿亮”。
不懂江湖事理——江湖术语叫“空子’。
对事理一知半解——江湖术语叫“半开眼”。
跑的地方多——江湖术语叫“腿长”。
识时务——江湖术语叫“簧点清”。
长相俊——江湖术语叫“盘儿摄”。
长相丑——江湖术语叫“盘儿念摄”。
长得美——江湖术语叫“真是撮啃”。
长得丑——江湖术语叫“真是念啃”。
穿得阔——江湖术语叫“挂洒火”。
穿得破——江湖术语叫“挂洒水”。
年岁高——江湖术语叫“太岁海了”。
岁数小——江沏术语叫“太岁减着”。
牙——江湖水语叫“柴”。
嘴——江湖术语叫“瓢儿”。
脚——江湖术语叫“曲勒”。
眼睛——江湖术语叫“招路”。
肛门——江湖术语叫“山招“。
头发——江湖术语叫“苗西”。
胡须——江湖水语叫“栅栏”。
脸——江湖术语叫“盘儿”。
帽子——江湖术语叫“顶笼”。
大褂——江湖术语叫“通天洒”。
裤子——江湖术语叫“登空子”。
鞋子——江湖术语叫“踢土儿”。
袜子——扛湖水活叫“熏筒儿”。
衣裳——江湖术语叫“挂洒”。
酒——江湖术语叫“山”。
茶——江湖术语叫“牙淋”。
水——江湖术语叫“龙宫”。
肉——江湖术语叫“错齿子”。
房——江湖术语叫“塌笼”。
店——江湖水语叫“窑”。
话——江湖术语叫“钢口”。
桥——江湖术语叫“悬梁子”。
笔——江湖术语叫“戳子”。
刀——江湖术语叫“青子”。
塔——江湖术语叫“土堆子”。
药——江湖术语叫“汉壶”。
马——江湖术语叫“风子”。
牛——江湖术语叫“岔子”。
驴——江湖术语叫“金扶柳”。
虎——江湖术语叫“海嘴子”。
蛇——江湖术语叫“土条子”。
兔——江湖术语叫“月宫嘴子”。
龙——江湖术语叫“海条子”。
乌龟——江湖术语叫“悬点”。
火枪——江湖术语叫“喷子”。
长矛——江湖术语叫“花条子”。
大道——江湖术语叫“梁子”。
凳子——江湖术语叫“乍角子”。
广告——江湖术语叫“幌幌”。
钟表——江湖术语叫“转机子”。
门生帖——江湖术语叫“把字儿”。
外国话——江湖术语叫“色唐钢儿”。
刻板书——江湖术语叫“墨刻儿”。
茶馆——江湖术语叫“牙淋窑”。
饭馆——江湖术语叫“啃吃窑”。
曲艺行常用春典
疃春——说相声
春口——说相声
单春——单口相声
对春——对口相声
疃柴——说评书
使短家伙的——说评书
柳海轰儿的——唱大鼓的
使长家伙的——唱大鼓的
怯的——京韵大鼓
清的——梅花大鼓
正的——铁板儿大鼓
片子——双簧
显快——联珠快书
□上的——莲花落
使扁家伙的——唱竹板书的
串花——《济公传》(评书书目)
丘山——《精忠传》(评书书目)
浑水子——《于公案》(评书书目)
丑官儿——《施公案》(评书书目)
神册子——《封神榜》(评书书目)
大黑脸——《包公案》(评书书目)
小黑脸——《小五义》(评书书目)
黄脸儿——《隋唐》(评书书目)
钻天儿——《西游记》(评书书目)
大瓦刀——《永庆升平》(评书书目)
黄杨儿——《三侠剑》(评书书目)
明册子——《明英烈》(评书书目)
汉册子——《东汉》、《西汉》(评书书目)
汪册子——《三国》(评书书目)
彭册子——《彭公案》(评书书目)
老劈儿——《劈牌》(折唱八角鼓曲目)
嘴子——《射雁》(折唱八角鼓曲目)
丘子——《小上坟儿》(拆唱八角鼓曲目)
怯念儿——《怯算命》(拆唱八角鼓曲目)
挪营儿——《拉骆驼》(拆唱八角鼓曲目)
真子——《真逛西顶》(拆唱八角鼓曲目)
钻黑——《胡迪骂阎》(联珠快书曲目)
锔子——《锔大缸》(莲花落曲目)
腿子——《赶脚》(莲花落曲目)
墙子——《小化缘》(莲花落曲目)
摘挑儿——《四大卖》(莲花落曲目)
张扇儿——《八扇屏》(相声曲目)
楼腿子——《黄鹤楼》(相声曲目)
罗口——《大上寿》(相声曲目)
爬坡儿——《拴娃娃》(相声曲目)
晃梁子——《地理图》(相声曲目)
单子——《报菜名》(相声曲目)
垫话儿——相声即兴的开场白
瓢把儿——相声转入正文过渡性的引子
正活——相声的正文
底——相声中掀起高潮的结尾
活——节目曲目书目
点活——点节目
戳活——点节目
使活——演节目
逗哏的——相声表演中的甲
捧哏的——相声表演中的乙
量活的——相声表演中的乙
调(diao)侃儿——说行话
疃——说
倒口——说方言
怯口——方言
挛丝儿——弹弦儿
拐着——拉四胡
皮儿薄——容易使观众明白、发笑
皮儿厚——不容易明白、发笑
包袱儿——笑料
圆黏儿——招徕观众
下挂——重新编排整理
相儿——面部表情
包袱点——爱笑的观众
火啦——演出效果极佳
泥啦——演出效果不好
闷啦——抖出“包袱儿”后没人笑
夯头——嗓子
格念——别说了,别动了
马前——快些说唱
马后——慢些说唱
醒攒儿——明白了
出蛊儿—发生问题
铆地——禁止演出
顶瓜——心里紧张
叩瓢儿——磕头
咧瓢儿——笑啦
联穴——搭班演出
劈穴——拆班分演
攒儿亮——心里明白
响蔓儿——名声大者
纲口——说话
滚纲——说书人将书中人名说错
混纲——乱说
黑板了——唱得没板了
鬼搭墙——唱词来回反复
稀溜纲——逗趣的话
杵头——钱
托杵——收钱
杵门子——能够赚钱的说词
连环杵——唱几句或说一段科诨即敛一次钱,间隔很短
疙疸杵——观众格外多给的钱
硬买卖——能挣钱的艺术或节目
空码儿——外行
对托——异口同声
滚噘官儿——记错了
越词——唱段重复
越——在一台演出中唱前边人唱过的曲目,犯规之举
折腰——指节目演出中间,因演员失误而使观众情绪涣散
黏箔——开书馆的人
询家——听书的人
提搂把子——书馆伙计
择毛儿——观众为说书人指正
钻锅——现学现演
过口白——鼓曲演唱中夹入的说白
碟子——口白
浑碟子——外省人用乡音说书
海(hai)——大、多
蹶(jue)——小、少
拢蔓儿——票房组织的名称
把儿头——组织票房的负责人
拢子——装道具及乐器的圆盒子
掌班的——艺人班社组织的领头人
班底——演出组织中相对稳定的骨干演员
卖单胳膊的——对班底演员的称呼
单档儿——不在班底之列的临时搭班演员
大蔓儿——名演员
黄调——走调
串邪钵——到技院演出
念家——盲艺人
亮家——明眼艺人
把点开活——根据观众的情况决定所演的节目
火——节目效果热烈
瘟——节目效果平淡
抽签儿——演出中,陆续走掉一些观众
起堂——演出中,一大批观众离去
相不错赚——有名气的演员必有其长处
梁子——评书及鼓书故事的梗概
柁子——评书及鼓书故事中的大关节和高潮处
扣子——评书及鼓书故事中的悬念
书道儿——评书或鼓书的内容大纲
长(zhǎng)夯儿——提高嗓音
落(lao)夯儿——压低声音
杂正儿——演出服装的统称
蔓子活——长篇大书
拧蔓儿——说完一部书又换另一部书
蹚蔓儿——按提纲口头加工编说新书
蔓子海(hai)——书越说越长
纂弄蔓子——艺人自己编书
鞭轰儿——打鼓
撅柳儿——小曲儿
掐柳儿——点唱(后台语)
群活儿——多人节目
上量活——上堂会
一块活——一个节目
老合——江湖行内人
戳朵儿——写字
彩棒子——拆活
丑棒——拆唱
打里的——拆活中的正角
打外的——拆活的丑角
挂甲的——《双锁山》中的高君保
张家轰儿——八角鼓
大□——莲花落的大板儿
客儿——大鼓板
团丝——三弦
忙子——三弦
册(chǎi)子——记录曲词、书词的本子
坎子——把守戏园门的人
驳了口儿——说评书散了,书不说了
钻朵——认识字
不钻朵儿——不认识字
。。
打灯谜、下象棋、买卖论、生意经;
铃铛谱、同仁堂、五行诗、绕口令;
反七口、拴娃娃、做学问、怯算命;
八扇屏儿、汾河湾、爱的挫折、拍电影;
有偷斧子、武坠子、写对子;
学电台、学评书、学四像、学跳舞、学话剧、学小曲、学歌曲、学曲艺;
医学世家和造厨,王花儿买父献地图;
有夸住宅、大娶亲、杂学唱、黄鹤楼;
搞交情、卖富肉、福寿全、论捧逗;
百寿图、洪洋洞、大保镖、大上寿;
有串调儿、忘词儿、讲四书;
偷论、猜字儿、地理图;
日本戏、对春联、攀龙附凤、大审案;
单刀会、双字意儿、站立宫门叫小番。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
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
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
什锦酥盘、熏鸡白肚、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
罐野鸡、罐鹌鹑、卤什件、卤子鹅;
山鸡、兔脯、莱蟒、银鱼、清蒸哈什蚂;
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
清拌腰丝、黄心管;
焖白鳝、焖黄鳝;
豆鼓鲶鱼、锅烧鲤鱼、锅烧鲶鱼、清蒸甲鱼;
抓炒鲤鱼、抓炒对虾、软炸里脊、软炸鸡。
什锦套肠、麻酥油卷、卤煮含烟;
熘鲜蘑、熘鱼脯、熘鱼肚、熘鱼片、醋熘肉片;
烩三鲜、烩白蘑、烩鸽蛋;
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炝芦笋、芙蓉燕菜;
炒虾仁、烩虾仁、烩腰花、烩海参。
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片炒田鸡;
桂花翅子、清蒸翅子、清蒸江珧柱、糖熘芡实米;
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
糟鸭、糟蟹、糟鱼、糟熘片;熘蟹肉、炒蟹肉;
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焖冬瓜;焖鸡掌、焖鸭掌;
焖笋烩茭白、茄干晒卤肉、鸭羹蟹肉羹、三鲜苜蓿汤。
红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苜蓿丸子、三鲜丸子、四喜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鲜炸丸子、鱼粉丸子、汆丸子;
一品肉、樱桃肉、马牙肉、红焖肉、黄焖肉、坛子肉、福卤肉、扣肉、松肉、挂肉、烧肉、烤肉、大肉、白肉、酱豆腐肉;
红肘子、白肘子、水晶肘子、蜜腊肘子、酱豆腐肘子;
蒸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
氽三样、爆三样、烩银丝、烩散蛋;
油焖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尖氽活鲤鱼、板鸭筒子鸡。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什么带尖儿,带刺儿的,带棱儿的,带刃儿的;
带绒绳儿的,带锁链儿的,带倒齿钩的,带峨嵋刺儿的。
单刀、朴刀、鬼头刀;
长柄短刃刀、青龙偃月刀、崩童户撒刀、三尖两刃刀;
子午鸳鸯刀、金川士可刀、曲刃凸背刀、鱼鳞紫金刀;
腰刀、掉刀、驴耳刀;
屈刀、戟刀、眉尖刀;
御林大刀、行刑刀;
黑旗大刀、山头刀;
牙柄腰刀、鳝鱼头刀;
吉良环柄刀、狮子环长刀;
龙环柄刀、龙雀大环刀。
甲: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大吉大利!大富大贵!大喜大乐!大平大安!大红大紫!大慈大悲!大展宏图!大发横财!
乙:停!停!你简直是大言不惭!什么大发横财?有你这样祝福人的吗?
甲:人无外财不富嘛!谁不想发大财?
乙:发大财可以,但不可以发横财,发横财就是发不义之财,发不义之财是小人之所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甲:说得好!我是一个大男人,我可不愿意当那样的小人!
乙:你今天怎么了?为什么说了那么多的大?你也不嫌罗嗦!
甲:我从来就喜欢大,只要是大的我就喜爱,吃肉吃大块,喝酒喝大碗,谁不喜欢大?难道你喜欢小?
乙:嘴上划火柴,可教你说着了!我偏偏就喜欢小,凡是小的我都钟情!
甲:我童年时头长得特别大,我爸爸就给我起了个大号叫:大头娃娃!所以我从小就喜欢大!
乙:我小时候头长得特别小,我爸爸就给我起了个小名叫:小铁蛋蛋!你的头再大也没有我的小铁头结实。
甲:我爸爸说我是头大脑子足,长大有出息,将来必定成大器!
乙:我爸爸说我是头小脑袋精,上学不用功,将来一定不会是个小人物!
甲:上学不用功?懒虫一个,肯定是个差学生,还说将来不是个小人物?你爸真会开玩笑!
乙:我小时候是个小神童,同学们叫我小诸葛,我只要一耍小聪明,不用功什么都会了,还用什么功?
甲:我膀大腰圆,五大三粗,方面大耳,大胳膊大腿,大手大脚,大鼻子大眼,不管往哪儿一站,就象一座大铁塔!人们称我大力神!
乙:我小头小脑,小鼻子小眼,小胳膊小腿,小巧玲珑,短小精焊!人们叫我小钢炮!小钢炮,你知道吗?小钢炮,威力大,打得敌人满地爬!
甲:你什么小钢炮?就你这五短身材,五尺不足,四尺有余,人称三等残废!一双小眼睛贼亮贼亮,一双小手无缚鸡之力,一双小脚走起路来东摇西晃。上半截有一个小胸腔,里面藏着一颗小心眼;下半截有一张小肚皮,里面裹着一副小肚鸡肠。当兵你爱向领导打个小报告,当官你爱给下属穿小鞋,就你这细不溜溜的小胳膊,还能扭过我这大腿?
乙:你什么大力神?就你这身材:上身圆,下身短,中间一个大圆盘。大鼻子下面一张大嘴巴,大嘴巴里面露出两颗大门牙,活象断了齿的大钉钯!生就一副大嗓门,发出的声音不是杀鸡就是宰鸭!大门牙咬住一片大舌头,大舌头不动它就不说话。常不说话也便罢,一旦说话真可怕!说什么地球要爆炸,吓的人饭也吃不下,你说你这玩笑开的大不大!
甲:我怎么会开这种玩笑?我是吃饱了撑的!咱们不要互相贬低。我说大的好,是有根据的,你应该知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
乙:我当然知道。但小有小的优势,你也该知道“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道理,麦秸垛虽大,压不死个老鼠。大而无用,草包一个!
甲:你没说两句就乱骂人!我看你是心眼太小,老婆跟人跑!
乙:胡说!我老婆怎么跟人跑了?
甲:因为你心眼太小,你老婆看不起你小心眼!
乙:你头大身体虚,老婆把你欺!你老婆经常骂你:“你真是个大笨蛋。笨死你了!有这事没有?”
甲:你这完全是胡说!我膀大腰圆,大手大脚,大智大勇大胸怀!我给你出一副上联,你能对上下联我就服了你。我这上联有六个“大”!
乙:我身小力薄,小头小脑,小心小意小气鬼!我对的下联有六个“小”!对得怎么样?你该服了吧!
甲:小气鬼?什么玩意!我再给你出一副上联:我力大如牛,摔跤比赛,夺取冠军大快人心!我这上联有两个“大”!
乙:好,我给你对上下联:我短小精悍,散打竞技,争得第一小事一桩!我这下联有两个“小”,怎么样,不错吧!
甲:不错是不错。我看你是嘴上挂小号,走到哪里吹到哪里。到处就爱乱吹牛。你散打得第一,不可能!
乙:我看你是腿上绑大锣,走到哪里响到哪里。到处就爱瞎乍呼!你摔跤得冠军,我看你是喜欢做美梦!
甲:你是小庙的神,没见过大供香!
乙:你是大水冲倒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
甲:既然你这样套近乎,我也不跟你计较。我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乙:你这是鹦鹉学舌,套用别人的话,我给你对一副下联:我是小嘴爱唱唱人间喜唱之歌。对得怎么样?
甲:好是好,你小嘴爱唱人间喜唱之歌,这是不是在说大话?
乙:什么大话?唱歌对我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而且我唱的都是带小字的歌!
甲:你要唱的都是带小字的歌,我就给你对上带大字的歌。
乙:好!(唱)“小妹妹坐船头,哥哥我在岸上走”。我唱的是小妹妹。
甲:“我听过你的歌,我的大哥哥”,我对上大哥哥。
乙:“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待”。我唱的是小和尚。
甲:“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我对的是大姑娘
乙:“小呀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我唱小儿郎上学。
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你这小儿郎总要长大。
乙:“送你送到小村外,有句话儿要交待”。我到小村外送客。
甲:“送君送到大路旁”。你送客只送到小村外,我送客送到大路旁,比你送的远!
乙:“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这小山村住着我的妈妈,我十分想念。
甲:“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你的小山村只是我们大中国的一个小地方,我想的可是全中国,不象你!
乙:“小河弯弯,向东流”。小河水向东流,多么可爱!
甲:“一条大河,波浪宽。”我这大河是祖国的象征,你的小河是早晚得流到我这大河里!
乙:“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情景是多么的悠闲自得!
甲:“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走的是社会主义金光大道。这情景是多么的激荡人心!
乙:“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这座小城是多么的值得人留恋!
甲:“大板城的石头硬又平哪,西瓜呀大又甜”。我这大板城不仅西瓜好吃,而且姑娘漂亮,那才吸引人呐!
乙:“采蘑菇的小姑娘”。
甲:“背着一个大箩筐。”
乙:“小妹伊呀小妹,真美伊呀真美。”
甲:“一双大眼眼,弯弯的柳叶眉”。
乙:“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漂亮”。
甲:“一双美丽的大眼眼,辫子粗又长”。
乙:“小时候,妈妈对我讲”。
甲:“大海就是我故乡”。
乙:这带小字的歌三天三夜也唱不完。
甲:这带大字的歌十天半月也唱不尽,不过你的嗓门还差不多。
乙:谢谢夸奖!
甲:不用谢,我是说你唱的跟我家大黄狗的叫声差不多。
乙:我唱的跟你家大黄狗的叫声差不多?你家的狗叫声有这么好听?
甲:我给你学一学:“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即“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在岸上走”)
乙:你家的大黄狗真不简单!不过我不知道是你家的狗聪明,还是你家的人聪明?
甲:有你这样问的吗?
乙:其实你的歌唱的那才叫动听!
甲:不是跟你吹大话,那些有名气的歌星也不过如此。
乙:是不错,好像我家的小花猫叫春时候也是这种声音!
甲:你也不要贬低我。说到底,生活中处处都是大的好!
乙:大的再好也没有小的精!
甲:我家住的是大楼房。
乙:我家住的是小别墅。
甲:我家买了一辆大客车。
乙:我家买了一辆小轿车。
甲:我家买有大冰柜。
乙:我家买有小摄像机。
甲:我家买有大彩电。
乙:我家买有小电脑。那可是上网聊天,娱乐购物无所不能!
甲:我天天吃大米饭。
乙:我顿顿吃小烧烤。大米饭太平常,小烧烤是又焦又香!
甲:我喜欢吃大闸蟹。
乙:我喜欢吃小羊羔。
甲:小羊羔你都吃?你也太残忍了!
乙:那只能是生意人残忍。
甲:我家尽吃大龙虾。
乙:我家常吃小蝌蚪。
甲:啊?连小蝌蚪你们家都不放过?你们家是什么心肠?怎么这么黑!
乙:你别大惊小怪,那是仿制品,是用面粉做的。甲:我喜欢看《大闹天宫》。
乙:我喜欢看《小城故事》。
甲:我喜欢听京韵大鼓。
乙:我喜欢看武侠小说。
甲:我喜欢逛名山大川。
乙:我喜欢游小桥流水。
甲:我最爱看大风车。
乙:我最爱看小燕子。你那么大岁数啦还看大风车,不嫌没意思!
甲:我是陪着我儿子看,哪象你,偷看人家小燕子,那才叫没意思!
乙:哪里话!我家房上有一个燕窝,窝里有几只小燕子,我下班回家,总要往那儿看几眼,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甲:我家住在大城市。
乙:我家住在小山村。
甲:小山村,条件差!想要啥,没有啥。小山村没有大城市好,打工妹都往城里跑。是不是这种情况?
乙:我看你是在用老眼光看问题:大城市,污染重,吃喝全靠农民供;小山村,空气好,有钱人都往山里跑。有没有这种事情?
甲:大城市,气魄大,大桥都在路上架,大街两旁都是高楼和大厦。大商场一座连一座,卖的全是大百货。模特大赛好热闹,来参赛的都是大姑娘。大剧院演的都是大节目,上场的可都是大名星。大城市到处是大老板,大老板个个是大款。大城市,大风貌,大姑娘个个打扮俏。大贸易,大展销,大市场引来了外国佬!改革开放涌大潮,人民生活大提高;夏天穿着大皮袄,一年一张婚妙照,十元八元不用找!大街上到处是大广告,外国人来的可真不少,一个个伸出大拇指:你们大中国不得了!
乙:大城市好是好!可就是大城市怪样也真不少!
甲:怎么说大城市怪样不少?
乙:你刚才说的三句话有点怪。
甲:哪三句话怪?
乙:你说“夏天穿着大皮袄。”是不是有点怪?
甲:我们城里人有的是钱,都喜欢摆阔,喜欢标新立异,你管得着吗?别说夏天穿皮袄,有人冬天还穿薄纱裙呢!这叫大冬天穿裙子,美丽冻人,这才叫潇洒!
乙:那“十元八元不用找”是怎么回事?
甲:那是我们城里人钱太多,买东西一掏就是成沓的百元大钞,用不完的十元八元根本看不到眼里,就干脆不要了,这也值得大惊小怪?
乙:那“一年一张婚纱照”又是为什么?
甲:我们城里人爱新潮。每年一到结婚纪念日,不管少夫少妻、老夫老妻都要去拍一张婚纱照,一来是为了显示青春不老,二来是为了庆贺婚姻美满。这是我们城里人正在追求的一种新生活,一种新时尚,懂吗?
乙:你夸你们大城市好,我的家乡也不错!我家住在小山村,小山村的空气实在新。万里蓝天飘白云,小山坡牛羊一群群;山间小溪汩汩流,小河绕着村庄走;小鱼小虾水中游,朵朵红花满枝头;小桥流水风光秀,小日子过的象流油;外国人来了看不够,城里人来了不想走;吃的喝的样样有,家家户户住小楼;小康建设步子快,小汽车开进了农家院!我也不是跟你吹,小山村的风光实在美;我也不是跟你夸,小山村现在可真是顶呱呱!
甲:你吹牛的本事真够大,真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乙:我的家乡确实美不胜收,你也不要象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不相信。
甲:我看你是小题大作!
乙:我看你是大惊小怪!
甲:你说小的好,我也不反驳。可我听说你们还有什么“四小”,那才有名气!“四小”只要在哪里出现,哪里就要闹翻了天!
乙:你说大的好,也许没说错。听说你们有什么“四大”,那才不得了!“四大”只要出现在哪里,哪里的人们就像得了狂犬病!
甲:你们“四小”是:小四轮乱了交通,小金库乱了财政,小二奶乱了家庭,小广告乱了市容。你们“四小”完全就是“四乱”!
乙:你们“四大”就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辨论,搞得天下大乱,完全就是“四害”!
甲:怎么是我们“四大”?这“四大”跟我沾不上边,我可是个大好人,工作上我是挑大梁,年年我都得大奖。
乙:那也不能说是我们“四小”!人们称我是科技小能人,我是人小技术高,小奖月月有。甲:我承认我也犯过大错误。
乙:你犯过什么大错误?
甲:我把本拉登给放跑了。
乙:你瞎吹啥!本拉登是啥人物?你都能放走?你这种小把戏太可笑了,为了想出名就不惜作践自己搞炒作,你倒不如说你就是本拉登?
甲:你不信?那外国的电台可是天天这样说。
乙:我犯的错误可都是小错误。
甲:你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肯定是个小偷!
乙:我小什么偷,我的小秘书最近跟我关系不正常。
甲:那可不是小错,那是大错!
乙:我的小秘书就是我老婆,最近我们两人常吵架。
甲:我最近得了一种大病。
乙:我最近得的是小病。
甲:我得的大病说不出口。
乙:我得的小病笑死人。
甲:我得的是大出血!
乙:我得的是小产!
甲:什么?你是小产?一个大男人也能小产?
乙:我老婆吃的坠胎药不小心让我给吃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4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