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和菩萨结缘很好。
你心里有菩萨就是和菩萨结缘,别人如和你说没结缘,他的话改变不了什么。
如果你心里没菩萨,即使菩萨在你面前,你也没缘分认识。
不如去拜访古刹,拜访明师,高僧大德拜访他们比去算命靠谱。
家里要孝敬大人,大人就是菩萨。公婆父母都一样。教育好孩子,夫妻和睦团结周围的人,少计较多忍辱,你可以看看吉祥经,或者百年虚云。
邪说误人
佛说阿难分别经
“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时良日。”
一些民间的误解和一些假托,会让人把算命,风水,抽签,香谱,联系到佛教的身上,其实这并非佛教的本怀,更非佛教对正信佛弟子所开许的,佛教相信人们的生命是由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所决定,优婆塞戒经说:一切众生皆由修善业因缘故。得受安乐。非年宿也。其实最简单的思维,同时出生的人中命运大多不尽相同,大多数知名人士的生辰,完全可以和世界另一端的贫苦大众相同,难道能说,这是八字的功效吗?至于观音灵签,其签文更多的则是中国人历史的典故,和正信的佛教大相径庭,相信一些寺院有他们的原因和迫不得已,这是高僧大德的慈悲,但当我们了解了事实真相,为什么还不舍离错误的观念呢?佛陀的本怀,就是告诉众生认识生命,改变命运,只有拥有佛陀的正见,才能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慧律大法师曾开示
未曾听闻佛法,生命就毫无意义可言。
得闻解脱之道,而未能依教奉行,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拜观音菩萨是福建,浙江等省汉族民俗之一。俗传观音菩萨农历二月十九日出生、九月十九日出家、六月十九日得道。民间和佛门在这三个日子都要举行纪念、享祀活动。观音又叫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俗称观音菩萨、观音大士。观音为阿弥陀佛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又是汉化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汉族民间奉其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拜观音注意事项:
一、心存恭敬。
二、身心清净。
三、做好人,存好心。
四、形式在其次。
五、最好有正确的目的。
简言之,心敬,身净,存善心,就够了,这是根本。详说就多了。
进入大殿应有的礼仪: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通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尊敬佛像的方法:
1.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时间、空间不便,可合掌或问讯。
.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进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
(2)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
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
6.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拜佛宜从佛制,其拜法与俗制不同,兹将拜法详述如下:
(一)两手(十指并拢)和掌(斜向上)当胸,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
(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
(三)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
(四)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
(五)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
(六)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
(七)以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
(八)头离蒲团由伏而起;
(九)以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
(十)以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
(十一)以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至少三拜,多则以三数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乃刚拜毕两手合掌当胸时,即以所合之掌微侧向下(是时鞠躬)放至近腹处。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叠成拳式,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是时已直齐躬),再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手心向上,右手叠至左手至上,两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叠至右至上余与三昧印同),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开而退。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