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干是通过日干支推算表推算出来的。
日干支公式:日干支=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各天用上一年数)
日干,又叫日元、日主,是八字论命的中心,相当于命宫的概念,你是哪日出生的,哪日的天干就代表你,你的一切都要以日干为中心来展开。比如今天是乙卯日,乙木是日干,卯木是日支,那么今天出生的人,都是用乙木来代表,不用卯木,因为天干代表树干,地支代表树枝,树枝当然没有树干具有代表性。
扩展资料:
用天干地支纪年的时候,年,月,日,时都是用一个天干和一地支来表示,比如我们熟悉的甲午战争就是这个方法,甲是天干,就是我们说的甲乙丙丁,午是地支,就是子丑寅卯那些,日支就是用干支纪年法表示日的地支。
例如甲子日,日支是“子”,用这种方法表示年,两个字,月,两个字,日,两个字,时,两个字,一共就是八个字,这就是人们说的八字,这个八个字又叫四柱,分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甲午年,年柱就是甲午。
1、月支
月支就是用干支纪年法表示月的地支。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由此知干支发明之初就是:干用于纪日,支用于纪月。
2、日支
日支就是用干支纪年法表示日的地支,例如甲子日,日支是“子”。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周历二月己巳日("日有食之",周平王五十一年,换算为公元前720年2月22日)。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应用领域:
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春秋战国时期又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而十二辰纪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它是一种阳历。
此外,干支注记时间的方式起码还从殷历开始,附加在各个朝代至今所制定的阴阳历中,两种历法同时并用。干支注记时间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支
日元,即四柱中日柱的天干,日元代表自己,喜用神都是与日元相对而言的,看某种五行与日元的生克关系以及对日元的助力及作用,整体上达到五行的力量平衡最好。
【日元与十神】
我为日主:
克我,抑我者为官杀。同性-偏官,异性-正官
生我、扶我者为印星。同性-偏印,异性-正印
同我、助我者为比劫。同性-比肩,异性-劫财
我生、泄我者为食伤。同性-食神,异性-伤官
我克、耗我者为财星。同性-偏财,异性-正财
(十神是在排出八字的天干地支后根据出生日的日天干也就是日元(又称为日主),以日干(日元)为中心,其它七字围绕日元,由日元推出七字间生克间十神的名称。
)
【日元旺衰的来源】
生辰八字中日干旺衰的来源有三:一是月令对日干旺衰的影响,即生辰八字算命时日干在月令所处旺相休囚死的原始状态,月支在不受制的情况下,月令对日干旺衰的影响力有4成左右(3-5成),其它6个干支合共占6成左右;二是日支、月干、时干对日干的五行生克作用的影响;三是年柱对日干旺衰的影响,它不直接作用日干,而是通过对月柱的影响而间接影响日干的旺衰,年柱是决定日干是否从弱从旺的关键。时支对日干的影响微乎其微,它只对日支、时干起损益作用,从而间接作用日干。比如:坤造辛酉庚子丁亥壬寅日干丁火生子月处死地,受克伐,有5成弱的状态,日支、月干、时干都是克耗日干的,日干有从弱的趋向,是否真的从弱,最后看年柱,年柱双体辛酉财星不帮扶日干,日干从弱,此命为从弱格。有人会问,时支寅木为日干正印可以生助日干,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在正格周易生辰八字干支中,时支对日干影响最小,微乎其微,何况时支寅木对生辰八字的日干没有生助路线。所以此生辰八字从弱,原局庚辛酉子亥壬为用神,寅木为忌神。但行运后,因旺衰来源的变化,而导致用忌也相应发生变化。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3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