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算命(李隆基生辰八字)


在唐朝历史上,太平公主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位,她在政治上的果断与能力曾获得武则天极大肯定,说出“公主类我”这样的话。可她最后没能斗得过李隆基,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太平公主做了哪些事情,凸显了她的政治能力?

第一,她是武则天背后的重要谋士。好权势的太平公主,在政治上有独特的见解。武则天对此颇为欣赏。因此在武则天把持朝政的时候,诸多政事,她都会听一听太平公主的意见。

第二,组织了“神龙之变”。武则天晚年,宠爱张昌宗两兄弟,不仅朝廷事务让他们代劳,而且老病在床时,也只让这两兄弟服侍。张昌宗两兄弟在朝中飞扬跋扈,打压异己,颇有取代李武两家之势。太平公主身为李家之后,断然不允许张昌宗两兄弟阴谋得逞。她暗中联系宰相张柬之及哥哥李显等人,率领500御林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杀死了张昌宗两兄弟。武则天见军队受命于太平公主及李显等人,知大势已去,这才传位于李显。

自此,大唐江山重回李氏家族,李显在太平公主的帮助下,终于复位成功。由于太平公主谋划有功,李显将她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并特批她不用对太子李重俊和长宁公主等人行礼。除此外,还命太平公主参与朝政议事。通过发动政变,太平公主不仅位高权重,享有特权。最重要的是,她终于从幕后走到了政治的前台,开始施展她的政治手段。

第三,参与“唐隆之变”。太平公主万万没想到,好不容易夺回来的权力,却转眼又岌岌可危了。原来,李显性格懦弱,对皇后韦氏言听计从,凡事都交由她来打理。韦氏突然权大势大,顿时膨胀起来。她大力提拔韦家势力,朝廷中但凡不依附她的,必然会受到排挤,又与武三思等人勾结乱政,甚至为了当女皇帝,不惜铲除障碍,把李显毒死。眼看,韦氏就要得逞。太平公主再次联手临淄王李隆基(李旦的三子)率领禁军发动政变,诛杀韦氏,剪除韦氏党羽。小皇帝李重茂本来就是个傀儡,现在韦氏死了,他的皇位自然也难保。

果然,太平公主当着大臣们的面,亲自把他从皇位上拉了下来,然后拥立相王李旦为帝。这样一来,曾也做过皇帝的李旦也就复位成功。大唐的江山有惊无险再次回到李家人手中,太平公主又立大功一件。于是李旦不光对太平公主赏赐万户,还在朝政事务上给予了许多权力,比如朝廷官员的任免等。另外,李旦凡事都与太平公主商议。若是太平公主不在朝廷,李旦还专门派人上门询问。太平公主通过不断发动政变,使得政权始终留在李氏手中,并且还因此位高权重,在政事和官员提拔和赦免的事情上,更是有着说一不二的决策权。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太平公主斗不过李隆基?一是太平公主让李旦改立太子,李旦没同意。李隆基是太平公主通往皇帝之路的障碍,于是太平公主不断构陷李隆基,想让李旦改立太子。对于太平公主的建议,李旦仅是一笑而过,根本不采纳。二是太平公主安插耳目在李隆基身边,抓他的小辫子,逼李旦废太子,没抓到。

这件事,李隆基自己很清楚,因此,他做事更是谨慎,不留话柄于人。不过光这样做还是不够,李隆基开始反驳,他让依附他的大臣向李旦建议,太平公主应安置到洛阳去。其意是想让太平公主退出政治舞台。结果,李旦也未同意。如此一来,太平公主深恨李隆基,而李隆基也知道太平公主早晚会对自己下手。双方都剑拔弩张,矛盾更为尖锐。三是太平公主有意制造李旦和李隆基的矛盾,没制造成。

太平公主一计不成,又使一计,说夜观天象,发现星位变化,预示着太子即将登位。太平公主这一计够狠,为什么呢?但凡做了皇帝的人,对皇权的占有欲极强,几乎没有人舍得放手。如果说太子要登基,这就等于说太子要造反。皇帝当然不允许太子对皇权有非份之想,所以从古至今,凡是这样构陷太子的,没有不成功的。可李旦却偏偏是个例外。他竟不顾太平公主等人极力劝阻,执意把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四是太平公主准备毒死李隆基,没毒死。

弄巧成拙的太平公主当然不愿意李隆基做皇帝,于是和朝中依附她的势力暗中密谋,准备发动政变,废黜李隆基。甚至她还与服侍李隆基的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李隆基的饮食中下毒。然而,因为走漏了风声,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与高力士、郭元振等人分步骤瓦解了太平公主的党羽。被剪去羽翼的太平公主,眼见大势已去,只得逃到终南山的寺庙中。不过有什么用呢?李隆基绝对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最后还是赐她一死。

说来说去,太平公主就算权位再高,由于军队不由她管理,还是处于劣势。同时,尽管朝中得她举荐的大臣多不胜数,光是朝中的7位宰相,就有5位是出自她的门下。然而她大概忘记了,这些人虽说得她举荐,但这些人身为朝廷官员,他们要忠心的对象是大唐的皇帝,这才是正统。所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斗争,注定要以失败告终。(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李姓本来是以官职为氏的。臬陶是传说中的东夷部落首领,活动地点在今天山东曲阜市一带。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臬陶担任理官一职,掌管刑法,他的后代就因袭他的官职命族为理氏。臬陶以正直著称,舜继尧位后,继续受到重用。

后人理征在商朝为官,敢于直谏,得罪了商纣王,受罚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带著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隐藏在那里,靠采食木子(李树果实)得以活命。于是从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以此纪念使理姓保全下来的李子。

大名鼎鼎的老子,据称就是李利贞的第11世孙。到了唐朝,李为"国姓"。唐朝初年,跟随李渊、李世民打天下的诸将全部被赐李姓,大大扩充了李姓人丁。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称皇三百余年,李姓最为显贵,李姓人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朝初年起,李氏开始迁徙至海外。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民海外的就更多了。

古今姓氏逾2万李姓人口现居首

根据专家最新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二万二千个,这是至今有关中国人姓氏最多的统计记录。在十大姓氏中,以李姓居首。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

据《新华网》7月28日报导指出,这二万二千个姓氏也包括历代属于中国版图上的少数民族的汉译姓氏。随著时代的变迁,不少姓氏已经消失,目前正在使用的汉姓约三千五百个左右。

专家发现,在十大姓氏中,以李姓居首。李、王、张三大姓氏达到二亿七千万人,占全国总人口超过百分之二十二。

在二万二千个姓氏中,包括历代属于中国版图上的少数民族的汉译姓氏。随吁时代变迁,不少姓氏已经消失,当代中国人仍在使用的汉姓约有三千五百个。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经过多年收集和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七点四、七点一,达到二亿七千万人,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当代中国一百个常见姓氏集中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而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一以上的姓氏有十九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都一直集中在这十九个姓氏中。

此外,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并不均衡。比如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李姓则是第一大姓。

**************************************************************

姓的「李」,应该都是木子李,而不是「里」、「理」或「履」吧?可是,你可知道原来他们的祖先,姓的是「理」,而不是现在用的「李」呢!

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生活劳动由妇女领导,大家都只有名而无姓。到距今约五千年,为了使通婚的男女都是来自不同氏族,避免近亲结婚不利后代成长,决定给每一个氏族取上一个称号作为识别,就是最古的姓。

那麼,先人拿什麼为姓呢?他们大都就地取材,有的以所属国名为姓,像秦、赵、韩、魏、陈、宋等。有的以官职为姓,像史、左、董、司马等。有的索性以职业为姓,做陶器的姓陶,做算命的姓卜,做屠夫的,自然姓屠了。

相传在尧帝时代,国家设有理官一职。理官的职责就是排解人们之间的纠纷,分清黑白,然后作出公平的判决。当时的一位理官名叫皋(音高)陶,他公正严明,很受人尊敬。他的后代也继承理官一职,并以「理」为姓。

到了商朝末年,暴君纣王当政。司法官理徵常批评纣王的恶行,又处分纣王身边做错事的人。纣王一怒之下,把他处死。为免受到牵连,理徵的妻子马上带同年幼的儿子利真,躲到偏远的树林裏去。

母子俩在树林裏生活,渴了便喝山间的泉水,饿了就吃树上的野果。年年月月过去了,理利真就靠泉水野果长大成人。直到纣王被推翻后,母子俩才重返家园。理利真为了纪念自己在林间吃野果长大的日子,就把自己的姓由「理」改为「李」。「李」由「木」、「子」二字合成,既可解作树上的果实,也可解作树下的孩子。

此后,李家子孙支派繁多。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唐朝,皇帝就是姓李的。那时,很多有功的大臣被赐姓李。逐渐,姓李的人愈来愈多,几乎遍布天下。

姓李的人既然这麼多,历史上有名的自然也不少。如有连孔子也向他请教的先秦伟大哲学家李耳(老子)、战国时代水利专家李冰、唐代著��死畎住⒚鞒�菀┭Ъ依钍闭涞取P∨笥眩�隳苁�龆嗌俑鱿执�绽畹某晒θ宋锢茨兀颗当炊�钡弥骼钫�馈⒗钤墩堋⒋笊碳依罴纬稀⒎绶�屎罄罾錾骸⒐Ψ蚓扌抢钚×�⒏智傺葑嗉依钤频稀�?

当然,还有本人也姓李

回答者:魔_物-秀才三级 12-1 14:03

李姓是华人人口最多的姓氏,经厉了以官职命氏到以树名命氏的过程。相传帝少昊有个后裔叫皋陶,担任帝尧时的大理(司法长宫名),他制定了五仲刑罚。处理案子从不失误。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被人称为理氏。商末,理征因执法不阿,得罪纣王,被处死。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当地李树很多,又值果实成熟季节。母子在困苦中,以李子充饥,才得活命。于是改“理”为“李”,其后人便以李为姓。到唐朝,徐、安、杜、胡、弘、郭、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助李渊、李世民建国有功,赐姓李,更使李氏宗族宠大了。李姓望族居陇西郡(今甘肃兰州、巩昌、秦州一带)。李氏史上名人很多,西汉飞将军李广,唐朝李世民、李白、李贺、李商隐,宋朝李清照,明朝李自成、李时珍等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355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