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代算命人物(江西的算命大师)

大宋传奇人物,出生时乌鸦满院,生前留下的算卦之法至今无人能解

姓单的名人

时间:2014-05-05 09:08责任编辑:算命网小编27

历史上姓单的名人:

单超:(公元?~160年待考),河南人(今河南洛阳)。著名汉朝宦官。东汉桓帝初为中常侍,善谋略,帮助汉桓帝铲除异己,稳固江山立了大功,被封为新丰侯。常侍预谋获封者有五,世谓之五侯。自是权归宦宫,朝政日乱。后拜车骑将军卒。当时外戚梁冀当权,第十一任皇帝刘志,继被毒死的十任皇帝刘缵之后,对梁冀侧目而视。刘志跟五个宦官密谋采取行动,他知道面临最大危险,生命和前途完全握在与谋的宦官之手。在密谋大计时,刘志曾把单超咬臂出血,作为盟誓。他跟宦官已摆脱了君臣名份,成为黑社会性质的弟兄。所以在杀掉梁冀、并把梁姓戚族全体屠杀了之后,刘志把参与密谋的五个宦官一齐封为一等县侯之爵,又封另外八个宦官为二等乡侯之爵。从此,宦官以政府正式官员的身份出现,仗着跟刘志的咬臂之盟,他们的家族和亲友,也纷纷出任地方政府首长。这些新贵的出身跟宦官相同,行为也相同,几乎除了贪污和弄权外,什么都不知道,比外戚当权所表现的还要恶劣。这使本来专门抨击外戚的士大夫阶层受到更重大的伤害,他们愤怒地转回头来跟外戚联合,把目标指向宦官。并且不像过去那样,仅只在皇帝面前告状而已。士大夫外戚联合阵线,利用所能利用的政府权力,对宦官采取流血对抗。宦官自然予以同等强烈的反应,中国遂开始了第一次宦官时代。从公元159年十三个宦官封侯,到公元189年宦官全体被杀,共三十一年。

单飏:(生卒年待考),字武宣;山阳湖陆人(今山东鱼台)。著名东汉大臣。初举孝廉,后历官太史令、汉中太守、尚书等职。他精通天官、算术。灵帝末谯县曾有黄龙现,单飏谓五十年后当有王者兴,后果然魏代汉。

单通:(公元581~621年),字雄信;济阴郡人。著名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将领。单雄信祖父名单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统一北方,战功卓著,拜护国将军,守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单雄信之父单禹袭父职仍守东昌。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军大将李渊率部攻北周,包围东昌,单禹与李渊血战七昼夜,城破后被俘不屈,被李渊所杀。单、李两家积怨由此开始。当时单氏一家由家将保护出逃,不敢在山东久留,辗转来到潞州。因单家出自官宦之家,出逃时携有大量金银,所以能在潞州天堂县城南八里二贤庄盖庄园、置田地,定居下来。

单雄信少年时期即勇健。隋末加入瓦岗起义军,手使金顶枣阳槊,胯下骑闪电乌龙驹,为五虎上将第一名,人称赤发灵官。单雄信武艺出众,仗义疏财,深孚众望,性格倔强,不屈不挠,慷慨赴难,是一个让人“服气”的历史人物。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单雄信出任左武侯大将军。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单雄信率军投靠王世充,成为王世充的女婿。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唐军大将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受伤。次年,李世民攻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

单煦:(生卒年待考),字孟阳;河北平原人。著名宋朝大臣。宋朝进士,知洛阳县。勤政为民,成绩显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禄大夫。单煦友爱,他十五岁时,其兄单熙殴人至死,他劝兄逃跑,愿自己顶罪代死。当平原县知县伍刚查明原因后,十分感动,免了单熙的死刑。

单时:(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大臣。宋朝时期任殿中侍御史,宋乾道中期上疏谏击毬,为宋孝宗喜纳,除有谏议大夫。

单父:(生卒年待考),字仲儒。著名宋朝花匠。种牡丹,能变易千种,人呼为“花师”。

单仲升:(生卒年待考),广东增城人。著名元朝孝子奉母至孝。母卒,蔬时水饮,不事家业,庐墓三年,元朝人称其为孝子。

单思恭:(生卒年待考),字惠仍;江苏扬州人。著名明朝诗人。史书评价他:是编凡诗十卷,文十卷,气格纤琐,皆无足取,前有思恭《自序》,大旨以竟陵为宗。著有《甜雪斋订》。

单安仁:(公元1304~1388年),字德夫;濠州人(今安徽凤阳)。著名明朝大臣。少为府吏,元末江淮兵乱,他集义兵保乡里,授枢密判官,从镇南王孛罗普化守扬州。旋闻朱元璋定集庆(今江苏南京),即率众归附,仍将其军,守镇江,旋移常州。累迁至中书左司郎中,佐李善长裁断。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擢工部尚书,领将作事。逾年改兵部尚书,后请老归。

单恂:(生卒年待考),松江华亭人。著名明朝词人。明崇祯年间进士,知麻城县。单恂工词,著有《竹香庵词》。单恂还辑有《岳忠武王集》,保存并使后人能够真正了解岳飞的政治生涯。

单懋谦:(公元1807~1879年),字地山;湖北襄阳人。著名清朝末期大臣。清道光年间进士。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入值南书房。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任广东学政,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奉命在籍开办团练,反对太平军七年任江西学政。以后历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工部侍郎。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充实录馆副总裁,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调任吏部侍郎,擢左都御史。次年与大学士瑞常等人为慈禧、慈安太后进讲《治平宝鉴》,旋授工部尚书。

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管理户部三库事务,次年调吏部尚书。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管国子监事务。次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复拜文渊阁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因病解职。著作辑为《岘云山房遗稿》

单洪培:(公元1898~?年待考),号厚卿;江苏江阴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陆军炮兵学校第二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八十九军第一一七师参谋长,1939年起中央军校驻江苏干训处副主任,后调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省长、江苏省水上警察总局局长等职。

单长生:(公元1923~今),江苏江都人。著名医药学专家。湖南省老科协制药化工专业委员会会长、教授、研究员。先后担任过哈尔滨医科大学、长春大学医学院、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的助教、讲师、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湖南化工研究院、湖南制药厂、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苏联科学院等单位助理研究员、工程师、研究员。湖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研究员等。

1983年前获得的国家职称为医师、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科学研究及开发成功的国内外新产品数十项,其中五项获全国或省科学大会奖。此外百菌清中试成果获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擅长英、德、俄、日、法语,参加国家与省代表团以及接受国外邀请,先后到过十几个国家考察、洽谈、讲学等,参与技术、设备引进以及药品出口创汇。

曾兼任过省研究员职称评委会评委、高级工程师(医药)评委会评委、省高级翻译职务评委会副主任委员、省国际经济学会顾问等。现在除担任上述会长外,尚担任长沙市湘滋外国语学校校长,兼任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顾问、省食品科技发展中心高级顾问等。

单河清:(公元1934~今),福建浦城人。著名航空航天计算机技术专家。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本科。现在航空航天部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从事计算机软件研究工作,兼任厦门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一分会副会长、副秘书长,第三届浦城籍在北京同乡联谊会副会长及第四届会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

秦琼、尉迟恭、魏征、包公、海瑞等。

1、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

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

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尉迟恭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传说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尉迟恭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成为两位道教传统门神,尉迟恭年少时曾为铁匠,后世铁匠常奉之为职业守护神。

3、魏征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4、包公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5、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门神

董槐(?~1262)字廷植,南宋大臣,理宗朝宰相。定远县城人。体魁,宽额丰腮,有美须。少时喜习兵事,爱读孙武、曹操书,有抱负,常与人说:“我若得用,将汛扫中土,以还天子。”他还要做个像诸葛亮、周瑜样的人。父董永课子严,厌其狂,训诫道:“你不努力读书,喜欢讲大话,狂妄自高,我不愿意你成为这样的人。”经父教,槐惭愧,遂乃专心求学。始就学于叶雍门下,继又从师于儒学大师朱熹的学生辅广。董槐聪颖过人,学业长进很快,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考中进士。踏进仕途之后,历任广德军录事参军、镇江观察推官、镇江府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湖北刑狱、常德知府、江州知州兼都督府参谋、谭州知州、沿江制置使、江西安抚司公事主管、户部侍郎、江东安抚使兼建康知府、广西运判兼提点刑狱、工部侍郎兼转运使、兵部侍郎兼给事中、宝章阁直学士、福州知州及福建安抚使、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直到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等三十多个官职。爵位由封子、封男,到封侯、封公。董槐为官,勤政清正,政绩卓著,朝野闻名。

嘉定十四年,董槐任广德军录事参军时,有人告富人李桷私铸兵器,暗结豪杰,心图不轨。郡守不问是否事实,就将李桷逮捕入狱,准备斩首。董槐通过查访,得知情系诬告,便同郡守说明。郡守不但不听,反说:“李桷谋反,你反为他说情,当诛族。”槐据理抗辩:“执法官吏明知李桷乃是冤案,却硬把他往死处推,难道法律规定被告人不论冤枉不冤枉,都要杀头吗?”不久,郡守因办理父丧去官,董槐负责处理郡事,迅即上书为李桷辩明案情,李得释放。

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董槐提点湖北刑狱时,常德军中发生骚乱,守尉马彦直被围,董槐得知,亲率数骑赶到现场,斥问乱者为什么这样?乱者说:“将军马彦直掠夺我们岁请。”董槐呼出马彦直,训问情实,立斩于马前;第二天,又捕斩乱者为首分子以戒。

嘉熙三年,董槐知江州时,秋天有十几万灾民渡江流来。他召集官吏商量用储备军粮赈灾,吏员都说不能把储备军粮发给灾民吃。他说:“人民是我们的人民,用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何不可?”说服了吏员,于是,灾民得粮,重返家园。

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董槐为广西运判兼提点刑狱时,邕州地区经常发生少数民族扰边事件,槐上奏守御七策,对他们谕之以理,待之以诚,约定互不侵犯。并订立五项条约:“一无犯边,二归还侵地,三归还虏掠生口,四奉正朔,五通贸易。”从而改善了与边境少数民族的关系,安定了边陲。

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董槐任右丞相时,为了利国安邦,任人唯贤是举。他向皇帝说,臣认为当下对朝政有害者有三点:一是皇亲国戚不能执行法律;二是执法大吏久居其官,作威作福;三是京城里的官吏,不约束部下,任其胡作非为。皇上不听,嫉之更甚,加上奸邪屡谗,董槐的耿耿忠言、赤诚心胆却落得个被罢免丞相的结果。

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五月,滂沱大雨不止,年迈的董槐彻夜难眠,坐立不安,国难民灾,系于一心,终于在不住的叹息中默默忧逝。逝后,赠太子少傅,谥号文清。董槐葬于定远古城西北角(今为建设小学境内)。其墓大约三十米方圆,呈圆墩形;原有石碑,文曰:“宋许国公董槐之墓”。南宋时期,定远县出了一位重要人物——董槐。董槐(?一1262)字廷植,定远县城人。他身体魁梧;宽额丰腮,留有美须;幼时就学于叶雍门下,继而又师从于儒学大师朱熹的学生庆源辅氏,后又学于国子监,嘉定六年(1213)考中进士。历任广德军录参军、镇江府通判、户部侍郎、宝章阁直学士、福州知州及福建安抚使、参知政事,直至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等30多个官职;爵位由封子、封男到封侯、封公。他的身世在史书《宋史·董槐传》、《续资治通鉴》和许多地方志中都有重要记载。董槐为官勤政清正,政绩卓著,朝野闻名。

江西武宁泉溪董氏族谱有董槐所撰序如下:

《宋·泉溪董氏原谱序》

董氏之世素,出自唐德宗时,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讳晋,字混成之后裔也。公子四:长全道,为秘书省著作郎;次全溪为秘书省秘书郎;三全素,为大理评事;幼全澥,为太常寺太祝,皆善士有学行。素则吾派祖,生子二:长曰完、次曰宥。完子三:达、逊、逵也。逊生戬,戬子五:浚、淮、涣、溥、淏。淮生子四:伯经、仲纬、叔系、季纶。经子二:廷杰、廷秀焉。秀生子二:椿与梓也。椿生子三:曰旭、曰旦、曰晃其幼也。晃生子五:羽、翦、翼、翚、羿,翚行四,生子二,谦与让也。让见唐国事日非,隐居抚州扩原。谦为观察御史,按行江淮,因梁移唐祚,遂征兵讨乱,诸镇强横,各据不发,谦仰天叹曰:“我自拜爵以来,屡受国恩,欲与国同休戚。今势力不能匡救,忍俛首事他人乎?”遂弃官潜至乐安流坑隐居焉。生子三:长曰远、次曰遂、三曰述。述子二,曰炎与熹。熹吾肇迁祖也,贤良博学,后唐征为武宁令,转任临川郡守,终为中书参知政事,追赠文忠公。生子五:珪、璋、佩、琨、瑗。时珪随父在邑,好游观骑射,性耽山水,因畋邑中,至安乐乡二都泉溪里,爱其山秀泉清,遂买田筑室而家焉。然虽家自珪公,实由熹之令武宁始也,故曰肇迁祖。珪生子三:嵩、崇、山广。嵩之子姓守旧业,崇之子姓居同乡四都、尚漳,山广之子姓居同都之修坡,各择其地之胜者而居焉。夫自肇迁祖卜居于此,贵而不矜,富而不骄,贫而不滥,世惟礼义之是尚。呜呼,泉之源深者流必长,木之根固者叶必茂,吾族宜其流长而叶茂也。顾吾窍思之,祖宗之所爱者,子孙也,以吾叨积德于祖宗,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如吾祖宗何?因而有志辑谱,商诸族众,而众皆有难色,谓此固义举也,亦难事也。盖谱必聚族而居,春秋时会拜于墓,祭于祠,序长幼,别尊卑,得以合而序之,始可溯流而知源。今吾族属之盛,有出仕者,有居别墅者,分适四方,一时莫能遍访。且工程浩大,约费多金,恐难遂子之愿也。予曰:“否否”,从来修谱以叙世系,盖使人不忘其本,古者虽立宗子法,人究有不知其来踪者。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焉。至谱牒又废,而人愈不知其来踪,不过百年之久而骨肉无关,虽至亲恩谊亦薄矣,如之何不谱!至费无可虑焉,余既志存岂惜费哉!族众闻而羡之曰:“善”。由是各出支系以从事,而予亦废乎先大夫之贻产,以成金谱一帙,散诸各宗。区区此举,聊体祖宗遗爱耳。故述此以俟之后达者,特有感于斯焉。

赐进士第累官右丞相兼签书枢密院事

熹公八世孙槐谨撰董槐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小时候,经常与人谈兵论武,讨论事情慷慨激昂,自比诸葛亮、周瑜。他11岁那年,朝中太傅顺长江游览,来到无为县的刘家渡,正好董槐到刘家渡探亲。这一天,他盘腿坐在渡口埋头读书。太傅一行上岸至近前,董槐尚未察觉。太傅的随从喝道:“太傅至此,子还不让路?”“太傅?皇帝家的老师来啦?”董槐故作惊讶道,“我正有一事要请教呢!”太傅笑着说:“噢,遇着什么难题了?”

董槐立起,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太傅一怔,这小童问得古怪,江湖河海,有水就有鱼;柴草灯烛,有火便有烟;高楼百木,称树得有叶;四季百花,花花有枝。口中还是回答:“烧开的水没有鱼,生气的人发火没有烟,光杆的树没有叶,江水泛花没有枝。”

董槐点点头又摇摇头:“你不愧是皇宫中的老师,‘鱼’和‘枝’算您答对了,不过,‘烟’和‘叶’可没答对。”

太傅只好请董槐对答。董槐一捋衣袖答道:“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围观之人闻听后个个叫好。太傅也略一拱手赞道:“小小少年,才学不浅。”董槐为官一生,有理想有抱负,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国爱民。淳枯六年(1246),他被朝中推荐镇守邕州(今广西宣化)。在这之前,与我临近的交趾、符奴、月乌、流鳞等少数民族经常犯边入侵,造成边塞战乱连绵,民不聊生。他到任后,采取七条措施拒敌安边,痛击来犯者后,与交趾达成五点协议:迫使对方停止犯边、归还侵地、归还掠去人口、向中国进贡、通商贸易。有理有节,交趾臣服。

于是,烽火四起的南方平定。董槐一向勤于政事,只要有利于国家的事,他都当作重要事情来办,其拳拳报国之心。

董槐出任左司郎时回定远探亲,还为乡邻调解过一起民事纠纷。那天,何家有一少女到县衙上告算命先生污辱无辜之罪:三月十五赶庙会,何小姐在赶庙会中请算命的方先生为她算命。方先生为她算命时,所拈的一首诗是:“风流之女水边站,杨柳身子桃花面,先生算定她没子,儿子死时娘不见。”县官闻言,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坐在一旁喝茶的董槐解说道:“他这是称赞你为荷花呀!虽然语言不雅,却是一番好意。”何小姐仔细一想,董槐所言确实在理,破颜一笑就走了。

董槐爱民广为人知。嘉熙三年(1239),他任江州兼都督府参军。这年,旱蝗交加,庄稼歉收,哀鸿遍野。秋季,十几万难民渡江来求活路,董槐的部下都认为粮食不多,不能接纳,有人甚至提出拦江拒民,董槐坚决不同意,他理直气壮地说:“百姓是我们自己的百姓,用我们的粮食接济他们,有什么不应该呢?”于是,对十几景定三年(1262)五月二十八日夜里,天降大雷雨,并伴有大风。年迈的董槐忧虑民间疾苦,风雨声中不能人睡,穿衣戴帽坐起,与诸生问卦(古代有些思想家以卦说明万物的矛盾对立转化。包含一定的辩证法因素),并亲自问“兑”卦。“兑”代表沼泽。他还关心着湖泽区百姓是否在大雨中遇到灾难,不时询问夜雨如何。可是,骤雨不止,董槐在叹息声中逝去。

董槐死后,被赠为太子少傅,谥号文清。董槐葬于定远县城西北角(今为建设小学境内)。其墓30米方圆,呈圆墩形。墓碑文曰“宋许国公董槐之墓”。墓前栽有一片槐树林。远近居民世代怀念董槐生前一片爱民之心,经常主动来墓前管理槐林;伐旧植新。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才墓毁林尽。如今,定远县一些老辈中还传诵着“爱民槐”的故事。

江西省历史上的大人物,你知道有哪些吗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3335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