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火烧琵琶精
且说南门外轩辕坟中:有个玉石琵琶精,往朝歌城里看妲己,便在官中夜食宫人,御花园太湖石下白骨如山。琵琶精看罢,出宫欲回巢穴,驾着妖光,迳往南门过,只听得哄哄人语,扰嚷之声。妖精拨开妖光看时,却是姜子牙算命。妖精曰:“待我与他推算,看他如何?”妖精一化,变作一个妇人,身穿重孝,扭捏腰肢而言:“列位君子让一让,妾身算一命。”纣时人老诚,两边闪开,子牙正看命,见一妇人来的蹊跷,子牙定睛看看,认得是个妖精。暗思:“好孽畜也来试我眼色,今日不除妖怪,等待何时?”子牙曰:“列位看命君子,男女授受不亲,先让这小娘子算下去,然后依次算来。”众人曰:“也罢,我们让他先算。”妖精过了里面坐下,子牙曰:“借小娘子右手一看。”妖精曰:“先生算命,难道也会风鉴?”子牙曰:“先看相,后算命。”妖精暗笑,把右手递与子牙看。子牙一把,将妖精的寸关尺脉住,将丹田中先天元气运上火眼金睛,把妖光钉住了;子牙不言,只管看着。妇人曰:“不相不言,我乃女流,如何拿住我手?快放手,傍人看着,这是何说?”傍人多不知奥妙,齐声大呼:“姜子牙!你年纪太大,怎干这样事?你贪爱此女姿色,对众欺骗,此乃天子日月脚下,怎这等无礼,赏为可恶。”子牙曰:“列住!此女非人,乃是妖精。”众人大喝曰:“好胡说!明明一个女子,怎说是妖精?”外面围看的挤拥不开,子牙暗思:若放了女子,妖精一去,青白难辨;我既在此,当降妖怪,显我姓名。子牙手中无物,止有一紫石砚台,用手抓起石砚,照妖精顶上响一声,打得脑浆喷出,血染衣襟。子牙不放手,还摺住了命门,使妖精不得变化。两边人大叫:“莫等他走了!”众人皆喊:“算命的打死人!”重重叠叠围住了子牙命馆。不一时打路的来,乃是亚相比干,乘马来到,问左右为何众人喧嚷?众人齐说:“丞相驾临,拿姜尚去见丞相爷。”比干勒住马问:“甚麽事?”内中有个抱不平的人跪下:“启老爷!此间有一人算命,叫做姜尚;适间有一女子前来算命,他见女子姿色,便欲欺骗。女子贞洁不从,姜尚陡起凶心,提起石砚,照顶上一下打死,可怜血溅满身,死於非命。”比干听众口一词,大怒,唤左右拿来!那子牙一只手拖住妖精,拖到马前跪下。此干曰:“看你皓头白发,如何不知国法,白日欺奸女子?良妇不从,为何执砚打死?人命关天,岂容恶党;勘问明白,以正大法。”子牙诉曰:“老爷在上,容姜尚禀明;姜尚自幼读书守礼,岂敢违法?但此女非人,乃是妖精。近日只见妖气贯於宫中,灾星历遍天下;小人既在辇毂之下,感当今皇上水士之恩,除妖灭怪,荡魔驱邪,以尽子民之意。此女实是妖怪,怎敢为非,望老爷细察,小民方得生路。”傍边众人齐齐跪下:“老爷!此等江湖术士,利语巧言,遮掩狡诈,蔽惑老爷。众人经目,明明欺骗不从,逞凶打死。老爷若听他言,可怜女子含冤,百姓负屈。”此干见众口难辨,又见子牙拿住熬人手不放;此干问曰:“姜尚那妇人已死,为何不放他手,这是何说?”子牙答曰:“小人若放他手,妖精去了,何以为证?”比干闻言,吩咐众民:“此处不可辨明,待吾启奏天子,使知明白。”众民围住子牙,子牙拖着妖精往午门来。比干至摘星楼候旨,纣王宣此干见,比干进内俯伏启奏。王曰:“朕无旨意,卿有何奏章?”比干奏曰:“臣过南门,有一术士算命,只见一女子算命,术士看女子是妖精,不是人,便将石砚打死。众民不服,齐言术士爱女子美色,强奸不从,行凶将女子打死。臣据术士之言,亦是有理;然众人之言,又是经目可证,臣请陛下旨意定夺。”妲己在后听见比干奏此事,暗暗叫苦:“妹妹你回巢穴去便罢了,算甚麽命?今遇恶人,我必定与你报仇。”妲己出见纣王:“妾身奏闻陛下!亚相所奏,真假难辨;主上可传旨,将术士连女子拖至摘星楼下,妾身一看,便知端的。”纣王曰:“御妻之言是也。”传旨:“命术士将女子拖於摘星楼见驾。”旨意一出,子牙将妖精拖至摘星楼,子牙俯伏阶下,右手摺住妖精不放。纣王在九曲雕栏之外,王曰:“阶下俯伏何人?”子牙曰:“小民东海许州人氏,姓姜名尚。幼访名师,秘授阴阳,善识妖魅。因尚住居都城南门,卖卜度日;不意妖氛作怪,来惑小民,被尚看破天机,除妖精,别无他意。姜尚一则感皇上天地覆载之恩,报师传秘授不虚之德。”王曰:“朕看此女,乃是人像,并非妖精,若是妖精,何无破绽?”子牙曰:“陛下若要妖精现形,可取柴数担,此妖精,原形自现。”天子传旨,搬运柴薪至于楼下,子牙将妖精顶上,用符印镇住原形;子牙方放了手,把女子衣服解开,前心用符,后心用印镇住妖精四肢,拖上柴薪,放起火来。但见好火:
浓烟笼地角,黑雾锁天涯;积风生烈焰,赤火冒红霞。风乃火之师,火乃风之帅;风仗火行凶,人以风为害。滔滔烈火,无风不能成形;荡荡狂风,无火焉能取胜?风随火势,须臾时燎彻天关;火趁风威,顷刻间烧间地户。金蛇串,难逃火炙之殃;烈焰围身,大难飞来怎躲?好似老君扳倒炼丹炉,一块火光连地滚。
子牙用火炼妖精,烧炼两个时辰,上下浑身不曾烧枯了些儿。纣王问亚相比下曰:“朕看烈火焚烧两个时辰,浑身也不焦烂,真乃妖怪。”比干奏曰:“若看此事,姜尚亦是奇人。但不知此妖终是何物作怪?”王曰:“卿问姜尚,此妖果是何物成精?”比干下楼问子牙,子牙答曰:“要此妖精现真形也不难。”子牙用叁昧真火,烧此妖精。不知妖精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相声是一种中国曲艺表演艺术,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声一词,古作象声,原指摹拟别人,又称隔壁相声。起是经华北地区民间说唱曲艺进一步演化发展,并融入了由摹拟口技等曲艺形式而形成的,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但更注重笑料。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演员为一捧一逗。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
(男女相声,对口相声的一种)
●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甲称“逗眼”,乙称“捧哏”,丙称“腻缝”。
●讽刺型相声: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姜昆的《如此照相》(讽刺文革时期的社会现象)
●歌颂型相声:主要在中国大陆,通常要配合政府的方针、政策。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农村新面貌)、侯耀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的建设者)。
●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
●新相声:1949年之后
●当代相声:1980年代后期之后
专业术语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
●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包袱:相声中的笑料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
●现挂(砸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常用道具
●醒木: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
●折扇: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刀枪棍棒(《大保镖》)、笔(《杨乃武写状》)、鼓槌(《口吐莲花》)等。
●手绢:可以在化妆时作为道具使用,比如《学四省》《武松打虎》《捉放曹》
●桌子,传统相声中常用的道具。表演对口相声时为逗哏站在桌外,捧哏站在桌子里边。表演柳活时则以桌子区分前后台和上下场门。
●御子: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
表演形式
相声的表演方式,最初有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相声称“暗春”,公开表演的相声称“明春”。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后只有“明春”一种在继续发展。相声的形式共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
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瓢把儿”——转入正文的过渡性引子;“正活儿”——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结尾四部分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创作的相声也常有省略“瓢把儿”的。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数十种。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
著名演员
中国大陆
●第一代相声演员:张三禄
●第二代相声演员:朱绍文(穷不怕)、阿彦涛、沈春和等
●第三代相声演员:恩绪、徐长福等
●第四代相声演员:(“相声八德”)裕德隆、李德钖(万人迷)、张德泉(张麻子)、马德禄、周德山(周蛤蟆)、焦德海、刘德智、李德祥等
●第五代相声演员:张寿臣、常连安、马三立、郭启儒、郭荣起、朱阔泉、李寿增、侯一尘等
●第六代相声演员:侯宝林、刘宝瑞、常宝堃、赵佩如、张永熙、郭全宝、王凤山、孙少林、常宝霆、白全福、阎笑儒、常宝华、马志明、尹笑声、杨少华、杨少奎、杨海荃、王宝童、马敬伯、杨宝璋、欧少久等
●第七代相声演员:苏文茂、李伯祥、高英培、马季、杨振华、金炳昶、王志涛、常贵田、赵振铎、刘文亨、侯耀文、石富宽、唐杰忠、杜国芝、黄铁良、杨紫阳、师胜杰、范振钰、牛群、李立山、刘洪沂、张文顺等
●第八代相声演员:姜昆、李金斗、冯巩、郭德纲、于谦、赵炎、刘伟、笑林、王谦祥、李增瑞、赵伟洲、奇志、陈寒柏、崔金泉、李建华、王平、武福星、仇小豹、赵津生、刘俊杰、贾伦、尹卓林、徐德亮、高晓攀等
●第九代相声演员:唐爱国、大兵、周炜、李伟健、武宾、付强、赵卫国、何云伟、曹云金、常艺博、李明宇、龚少川、尤宪超等
中国台湾
●早期演员(第七代):魏龙豪(魏苏)、吴兆南、陈逸安
●台北曲艺团:刘增锴、郭志杰、朱德刚、刘越逖、樊光耀、谢小玲、粟奕倩、陈庆升等
●吴兆南相声剧艺社:吴兆南、江南(相声演员)、侯冠群、郎祖筠、刘增锴、刘尔金、樊光耀、姬天语等
●相声瓦舍:冯翊纲、宋少卿、黄士伟等
经典剧目
传统相声
《找堂会》、《大保镖》、《文章会》、《夸住宅》、《开粥厂》、《当行论》、《报菜名》、《地理图》、《黄鹤楼》、《八大改行》、《八扇屏》、《三近视》、《白事会》、《扒马褂》、《论捧逗》、《绕口令》、《关公战秦琼》、《蛤蟆鼓》、《金殿斗智》、《珍珠翡翠白玉汤》、《山东人斗法》、《假行家》、《金刚腿》、《反七口》、《批聊斋》、《批三国》、《歪讲三字经》、《歪讲四书》、《韩信击缸》、《小神仙》、《反四辈》、《丢驴吃药》、《双槐树》、《硕二爷》、《君臣斗智》、《杨乃武写状》、《口吐莲花》、《醋点灯》、《卖五器》、《邵康节测字》、《字像》、《大相面》、《大西厢》、《对对子》、《怯拉车》、《怯卖菜》、《揣骨相》、《大上寿》、《对对子》、《化蜡扦》、《波斯猫》、《训徒》、《老老年》、《窝头论》、《歪批百家姓》、《五百出戏名》、《洋钱伤寒》、《贼说话》、《三节会》、《哏政部》、《麦子地》、《巧嘴媒婆》、《杨树标》、《枪毙刘汉臣》、《白宗巍坠楼》、《熬柿子》、《卖布头》、《找五行》、《黄半仙》、《风雨归舟》、《日遭三险》、《黄鹤楼》、《捉放曹》、《打灯谜》、《古董王》、《卖挂票》、《韩复榘演讲》、《朱夫子》、《汾河湾》、《康熙私访》、《开茅房》、《吃饺子》、《揭瓦》、《打油诗》、《粥挑子》、《戏迷摆寿》、《戏迷砸砂锅》、《戏迷入洞房》、《傻子转文》、《傻子拜寿》、《纪晓岚》、《百兽图》、《小诸葛测字》、《山东跑堂》、《山西家书》、《买估衣》、《三性人》、《买卖论》、《怯跑堂》、《傻子进城》、《偷斧子》、《怯跟班》、《读祭文》、《道光吃热汤面》、《五人义》、《娃娃哥哥》、《赞马诗》、《三瘸婿》、《三怪婿》、《吃西瓜》、《小淘气》、《王二姐思夫》、《张飞爬树》、《酒令》、《学四相》》、《学四省》、《学梆子》、《玉堂春》、《四大名旦》、《训子》、《卖药糖》、《财迷还家》、《切糕架子》、《学满语》、《怯洗澡》、《戏迷游街》、《武训徒》、《学京话》、《戏迷转》、《改良拴娃娃》、《说乐梦》、《庸医》、《点痦子》、《渭水河》、《姐夫戏小姨》、《卖黄土》、《增和桥》、《问路》、《避雨》、《行话》、《说大话》、《磕巴论》、《中秋节的生日》、《忌字》、《跑媒拉纤》、《买金笔》、《江南围》、《借轿子》、《讨军饷》、《九头案》(注:此传统相声已失传下半部分,残存上半部分)、《数来宝》、《学唱数来宝》、《对坐数来宝》、《找陈宫》、《杂学唱》、《追柳》、《戏曲哭笑论》、《山东二黄》、《哭四出》、《乌龙院》、《学汉剧》、《学坠子》、《学大鼓》、《学唱太平歌词》、《学英语》、《洋鼓洋号》、《外八扇》、《朋友论》、《圣贤愁》、《传代钱》、《怯算命》、《赌论》、《反正话》、《学外语》、《戏说长沙》、《红灯记》、《聚宝盆》、《算人口》、《两头忙》、《扭嘴儿》、《改良数来宝》、《卖马》、《法门寺》、《草船借箭》、《战长沙》、《携琴访友》、《属牛》、《二十四孝》、《杜十娘》、《下神儿》、《糊涂一辈子》、《一妻一妾》、《熟了就好了》、《送媒》、《大力丸》、《翻跟头》、《皇帝选陵》、《十二缺》、《灶王爷》、《白蛇传》、《假斯文》、《借火儿》、《兄妹联句》、《孟姜女》、《竞水》、《暴发户》、《家务事》、《慈禧入宫》、《学行话》、《黄白胖子》、《九月九》、《阎王请医》、《看葡萄》、《乘嘴衙役》、《家兄》、《文庙》、《双音字》、《倒坐观音台》、《刮眉毛》、《东坡鱼》、《俏皮话》、《帮厨》、《写对联》、《窦公训女》、《连升三级》、《天文学》、《大娶亲》、《学西河》、《称谓》、《金龟铁甲》、《傻子学乖》、《打元宵》、《答非所问》、《树没叶》、《献地图》、《揭丑》、《学徒》、《罗成戏貂蝉》、《失空斩》、《英台修书》、《学京剧》、《五行诗》、《鸡冠花》、《哭当票》、《人情话》、《珍珠倒卷帘》、《五兴楼》、《洪鸾喜》、《吃月饼》、《过关》、《南方话》、《故事谜语》、《迷信论》、《天王庙》、《扒员外皮》、《杂学唱》、《万人迷》、《哭论》、《滑油山》、《梁祝哀史》、《梦中婚》、《烧骨记》、《遇皇后》、《四管四辖》、《洪洋洞》、《南弹北弦》、《断弦》、《武松打虎》、《方言误》、《弦子书》、《江湖口》、《八大吉祥》、《打醋》、《打电话》等。
现代相声
《似曾相识的人》、《八十一层楼》、《买猴》、《钓鱼》、《夜行记》、《训徒》、《五官争功》、《虎口遐想》、《小偷公司》、《老鼠密语》、《很难说的国语》、《真真假假》、《肉烂在锅里》.《77号》、《北京话》、《不宜动土》、《串调》、《打百分》、《方言》、《非洲独立进行曲》、《服务态度》、《规矩套子》、《婚姻与迷信》、《酒鬼》、《开场小唱》、《砍白菜》、《空城计》、《宽打窄用》、《离婚前奏曲》、《买佛龛》、《妙手成患》、《南来北往》、《南腔北调》、《普通话与方言》、《谦虚》、《全家福》、《谦虚》、《三棒鼓》、《似是而非》、《抬杠》、《谈规律》、《体育和广告》、《跳舞迷》、《万吨水压机》、《我是家长》、《武松打虎》、《戏剧与方言》、《戏曲杂谈》、《戏迷》、《戏与歌》、《向您道喜》、《橡皮膏》、《笑的研究》、《新式马甲》、《夜行记》、《一顿饭》、《一贯道》、《找调》、《醉酒》、《窗口》、《虎年谈虎》、《巧对影联》、《求全责备》、《生日祝词》、《无所适从》、《亚运之最》、《办晚会》、《拍卖》、《点子公司》、《最差先生》、《明天会更好》、《两个人的世界》、《坐享其成》、《瞧这两爹》、《我要读书》、《我要上春晚》、《我要幸福》、《我要奋斗》、《我要反三俗》、《我要旅游》、《我要闹绯闻》、《我要玩网游》、《我要结婚》、《我是黑社会》、《我是科学家》、《我是文学家》、《我这一辈子》、《我要吃饺子》、《我要下春晚》、《我的大学生活》、《我是收藏家》、《我的奋斗史》、《我要恋爱》、《你这半辈子》、《你要锻炼》等。
甲: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大吉大利!大富大贵!大喜大乐!大平大安!大红大紫!大慈大悲!大展宏图!大发横财!
乙:停!停!你简直是大言不惭!什么大发横财?有你这样祝福人的吗?
甲:人无外财不富嘛!谁不想发大财?
乙:发大财可以,但不可以发横财,发横财就是发不义之财,发不义之财是小人之所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甲:说得好!我是一个大男人,我可不愿意当那样的小人!
乙:你今天怎么了?为什么说了那么多的大?你也不嫌罗嗦!
甲:我从来就喜欢大,只要是大的我就喜爱,吃肉吃大块,喝酒喝大碗,谁不喜欢大?难道你喜欢小?
乙:嘴上划火柴,可教你说着了!我偏偏就喜欢小,凡是小的我都钟情!
甲:我童年时头长得特别大,我爸爸就给我起了个大号叫:大头娃娃!所以我从小就喜欢大!
乙:我小时候头长得特别小,我爸爸就给我起了个小名叫:小铁蛋蛋!你的头再大也没有我的小铁头结实。
甲:我爸爸说我是头大脑子足,长大有出息,将来必定成大器!
乙:我爸爸说我是头小脑袋精,上学不用功,将来一定不会是个小人物!
甲:上学不用功?懒虫一个,肯定是个差学生,还说将来不是个小人物?你爸真会开玩笑!
乙:我小时候是个小神童,同学们叫我小诸葛,我只要一耍小聪明,不用功什么都会了,还用什么功?
甲:我膀大腰圆,五大三粗,方面大耳,大胳膊大腿,大手大脚,大鼻子大眼,不管往哪儿一站,就象一座大铁塔!人们称我大力神!
乙:我小头小脑,小鼻子小眼,小胳膊小腿,小巧玲珑,短小精焊!人们叫我小钢炮!小钢炮,你知道吗?小钢炮,威力大,打得敌人满地爬!
甲:你什么小钢炮?就你这五短身材,五尺不足,四尺有余,人称三等残废!一双小眼睛贼亮贼亮,一双小手无缚鸡之力,一双小脚走起路来东摇西晃。上半截有一个小胸腔,里面藏着一颗小心眼;下半截有一张小肚皮,里面裹着一副小肚鸡肠。当兵你爱向领导打个小报告,当官你爱给下属穿小鞋,就你这细不溜溜的小胳膊,还能扭过我这大腿?
乙:你什么大力神?就你这身材:上身圆,下身短,中间一个大圆盘。大鼻子下面一张大嘴巴,大嘴巴里面露出两颗大门牙,活象断了齿的大钉钯!生就一副大嗓门,发出的声音不是杀鸡就是宰鸭!大门牙咬住一片大舌头,大舌头不动它就不说话。常不说话也便罢,一旦说话真可怕!说什么地球要爆炸,吓的人饭也吃不下,你说你这玩笑开的大不大!
甲:我怎么会开这种玩笑?我是吃饱了撑的!咱们不要互相贬低。我说大的好,是有根据的,你应该知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
乙:我当然知道。但小有小的优势,你也该知道“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道理,麦秸垛虽大,压不死个老鼠。大而无用,草包一个!
甲:你没说两句就乱骂人!我看你是心眼太小,老婆跟人跑!
乙:胡说!我老婆怎么跟人跑了?
甲:因为你心眼太小,你老婆看不起你小心眼!
乙:你头大身体虚,老婆把你欺!你老婆经常骂你:“你真是个大笨蛋。笨死你了!有这事没有?”
甲:你这完全是胡说!我膀大腰圆,大手大脚,大智大勇大胸怀!我给你出一副上联,你能对上下联我就服了你。我这上联有六个“大”!
乙:我身小力薄,小头小脑,小心小意小气鬼!我对的下联有六个“小”!对得怎么样?你该服了吧!
甲:小气鬼?什么玩意!我再给你出一副上联:我力大如牛,摔跤比赛,夺取冠军大快人心!我这上联有两个“大”!
乙:好,我给你对上下联:我短小精悍,散打竞技,争得第一小事一桩!我这下联有两个“小”,怎么样,不错吧!
甲:不错是不错。我看你是嘴上挂小号,走到哪里吹到哪里。到处就爱乱吹牛。你散打得第一,不可能!
乙:我看你是腿上绑大锣,走到哪里响到哪里。到处就爱瞎乍呼!你摔跤得冠军,我看你是喜欢做美梦!
甲:你是小庙的神,没见过大供香!
乙:你是大水冲倒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
甲:既然你这样套近乎,我也不跟你计较。我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乙:你这是鹦鹉学舌,套用别人的话,我给你对一副下联:我是小嘴爱唱唱人间喜唱之歌。对得怎么样?
甲:好是好,你小嘴爱唱人间喜唱之歌,这是不是在说大话?
乙:什么大话?唱歌对我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而且我唱的都是带小字的歌!
甲:你要唱的都是带小字的歌,我就给你对上带大字的歌。
乙:好!(唱)“小妹妹坐船头,哥哥我在岸上走”。我唱的是小妹妹。
甲:“我听过你的歌,我的大哥哥”,我对上大哥哥。
乙:“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待”。我唱的是小和尚。
甲:“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我对的是大姑娘
乙:“小呀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我唱小儿郎上学。
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你这小儿郎总要长大。
乙:“送你送到小村外,有句话儿要交待”。我到小村外送客。
甲:“送君送到大路旁”。你送客只送到小村外,我送客送到大路旁,比你送的远!
乙:“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这小山村住着我的妈妈,我十分想念。
甲:“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你的小山村只是我们大中国的一个小地方,我想的可是全中国,不象你!
乙:“小河弯弯,向东流”。小河水向东流,多么可爱!
甲:“一条大河,波浪宽。”我这大河是祖国的象征,你的小河是早晚得流到我这大河里!
乙:“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情景是多么的悠闲自得!
甲:“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走的是社会主义金光大道。这情景是多么的激荡人心!
乙:“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这座小城是多么的值得人留恋!
甲:“大板城的石头硬又平哪,西瓜呀大又甜”。我这大板城不仅西瓜好吃,而且姑娘漂亮,那才吸引人呐!
乙:“采蘑菇的小姑娘”。
甲:“背着一个大箩筐。”
乙:“小妹伊呀小妹,真美伊呀真美。”
甲:“一双大眼眼,弯弯的柳叶眉”。
乙:“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漂亮”。
甲:“一双美丽的大眼眼,辫子粗又长”。
乙:“小时候,妈妈对我讲”。
甲:“大海就是我故乡”。
乙:这带小字的歌三天三夜也唱不完。
甲:这带大字的歌十天半月也唱不尽,不过你的嗓门还差不多。
乙:谢谢夸奖!
甲:不用谢,我是说你唱的跟我家大黄狗的叫声差不多。
乙:我唱的跟你家大黄狗的叫声差不多?你家的狗叫声有这么好听?
甲:我给你学一学:“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即“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在岸上走”)
乙:你家的大黄狗真不简单!不过我不知道是你家的狗聪明,还是你家的人聪明?
甲:有你这样问的吗?
乙:其实你的歌唱的那才叫动听!
甲:不是跟你吹大话,那些有名气的歌星也不过如此。
乙:是不错,好像我家的小花猫叫春时候也是这种声音!
甲:你也不要贬低我。说到底,生活中处处都是大的好!
乙:大的再好也没有小的精!
甲:我家住的是大楼房。
乙:我家住的是小别墅。
甲:我家买了一辆大客车。
乙:我家买了一辆小轿车。
甲:我家买有大冰柜。
乙:我家买有小摄像机。
甲:我家买有大彩电。
乙:我家买有小电脑。那可是上网聊天,娱乐购物无所不能!
甲:我天天吃大米饭。
乙:我顿顿吃小烧烤。大米饭太平常,小烧烤是又焦又香!
甲:我喜欢吃大闸蟹。
乙:我喜欢吃小羊羔。
甲:小羊羔你都吃?你也太残忍了!
乙:那只能是生意人残忍。
甲:我家尽吃大龙虾。
乙:我家常吃小蝌蚪。
甲:啊?连小蝌蚪你们家都不放过?你们家是什么心肠?怎么这么黑!
乙:你别大惊小怪,那是仿制品,是用面粉做的。甲:我喜欢看《大闹天宫》。
乙:我喜欢看《小城故事》。
甲:我喜欢听京韵大鼓。
乙:我喜欢看武侠小说。
甲:我喜欢逛名山大川。
乙:我喜欢游小桥流水。
甲:我最爱看大风车。
乙:我最爱看小燕子。你那么大岁数啦还看大风车,不嫌没意思!
甲:我是陪着我儿子看,哪象你,偷看人家小燕子,那才叫没意思!
乙:哪里话!我家房上有一个燕窝,窝里有几只小燕子,我下班回家,总要往那儿看几眼,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甲:我家住在大城市。
乙:我家住在小山村。
甲:小山村,条件差!想要啥,没有啥。小山村没有大城市好,打工妹都往城里跑。是不是这种情况?
乙:我看你是在用老眼光看问题:大城市,污染重,吃喝全靠农民供;小山村,空气好,有钱人都往山里跑。有没有这种事情?
甲:大城市,气魄大,大桥都在路上架,大街两旁都是高楼和大厦。大商场一座连一座,卖的全是大百货。模特大赛好热闹,来参赛的都是大姑娘。大剧院演的都是大节目,上场的可都是大名星。大城市到处是大老板,大老板个个是大款。大城市,大风貌,大姑娘个个打扮俏。大贸易,大展销,大市场引来了外国佬!改革开放涌大潮,人民生活大提高;夏天穿着大皮袄,一年一张婚妙照,十元八元不用找!大街上到处是大广告,外国人来的可真不少,一个个伸出大拇指:你们大中国不得了!
乙:大城市好是好!可就是大城市怪样也真不少!
甲:怎么说大城市怪样不少?
乙:你刚才说的三句话有点怪。
甲:哪三句话怪?
乙:你说“夏天穿着大皮袄。”是不是有点怪?
甲:我们城里人有的是钱,都喜欢摆阔,喜欢标新立异,你管得着吗?别说夏天穿皮袄,有人冬天还穿薄纱裙呢!这叫大冬天穿裙子,美丽冻人,这才叫潇洒!
乙:那“十元八元不用找”是怎么回事?
甲:那是我们城里人钱太多,买东西一掏就是成沓的百元大钞,用不完的十元八元根本看不到眼里,就干脆不要了,这也值得大惊小怪?
乙:那“一年一张婚纱照”又是为什么?
甲:我们城里人爱新潮。每年一到结婚纪念日,不管少夫少妻、老夫老妻都要去拍一张婚纱照,一来是为了显示青春不老,二来是为了庆贺婚姻美满。这是我们城里人正在追求的一种新生活,一种新时尚,懂吗?
乙:你夸你们大城市好,我的家乡也不错!我家住在小山村,小山村的空气实在新。万里蓝天飘白云,小山坡牛羊一群群;山间小溪汩汩流,小河绕着村庄走;小鱼小虾水中游,朵朵红花满枝头;小桥流水风光秀,小日子过的象流油;外国人来了看不够,城里人来了不想走;吃的喝的样样有,家家户户住小楼;小康建设步子快,小汽车开进了农家院!我也不是跟你吹,小山村的风光实在美;我也不是跟你夸,小山村现在可真是顶呱呱!
甲:你吹牛的本事真够大,真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乙:我的家乡确实美不胜收,你也不要象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不相信。
甲:我看你是小题大作!
乙:我看你是大惊小怪!
甲:你说小的好,我也不反驳。可我听说你们还有什么“四小”,那才有名气!“四小”只要在哪里出现,哪里就要闹翻了天!
乙:你说大的好,也许没说错。听说你们有什么“四大”,那才不得了!“四大”只要出现在哪里,哪里的人们就像得了狂犬病!
甲:你们“四小”是:小四轮乱了交通,小金库乱了财政,小二奶乱了家庭,小广告乱了市容。你们“四小”完全就是“四乱”!
乙:你们“四大”就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辨论,搞得天下大乱,完全就是“四害”!
甲:怎么是我们“四大”?这“四大”跟我沾不上边,我可是个大好人,工作上我是挑大梁,年年我都得大奖。
乙:那也不能说是我们“四小”!人们称我是科技小能人,我是人小技术高,小奖月月有。甲:我承认我也犯过大错误。
乙:你犯过什么大错误?
甲:我把本拉登给放跑了。
乙:你瞎吹啥!本拉登是啥人物?你都能放走?你这种小把戏太可笑了,为了想出名就不惜作践自己搞炒作,你倒不如说你就是本拉登?
甲:你不信?那外国的电台可是天天这样说。
乙:我犯的错误可都是小错误。
甲:你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肯定是个小偷!
乙:我小什么偷,我的小秘书最近跟我关系不正常。
甲:那可不是小错,那是大错!
乙:我的小秘书就是我老婆,最近我们两人常吵架。
甲:我最近得了一种大病。
乙:我最近得的是小病。
甲:我得的大病说不出口。
乙:我得的小病笑死人。
甲:我得的是大出血!
乙:我得的是小产!
甲:什么?你是小产?一个大男人也能小产?
乙:我老婆吃的坠胎药不小心让我给吃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zi.simcf.cc//8zsm/23109.html